曲礼上
曲礼指的是礼的各类仪式礼节。本篇内容包括吉、凶、军、宾、嘉这五礼,还有日常言谈举止、进退应对等生活礼仪,内容丰富,教人识礼、懂礼、守礼。
一
【原文】
《曲礼》曰:毋不敬,俨①若思,安定辞②。安民哉!
【注释】
①俨:通“严”,庄严、庄重的意思。
②辞:所说的话。
【译文】
据《曲礼》记载:待人处事必须恭敬严谨,神态应当端庄肃重,好像在沉思似的,所说的话要合理。这样才能让人民安定下来。
二
【原文】
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
①敖(áo):通“傲”,骄傲,傲慢。
②从:通“纵”,不加约束,纵容。
【译文】
不能滋长傲慢的心态,不能放任纵容自己的欲望,内心的意志不可以自满,不能过度地安于享乐。
三
【原文】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①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②,直而勿有。
【注释】
①很:通“狠”,凶残的样子。
②质:自我肯定的意思。
【译文】
面对财物,不可以随意占为己有;面对危险,不可以随意地逃避。与人争吵时不可以狠辣地求胜;分配东西不可以强求过多的部分。对于有疑问的事情,不可以自以为是,有正确的答案的时候也不能太过自我。
四
【原文】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
①尸:古代祭祀时代替神鬼受祭的人。
②齐:通“斋”,是斋戒的意思。
【译文】
坐着的时候就应该犹如受祭的人那样庄重,站着的时候就应该像斋戒那样恭敬。行礼要合乎时宜,出使他国时要入乡随俗。
五
【原文】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①人,不辞费。礼,不逾节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④,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
①说:通“悦”,使人愉快的意思。
②节:有节制,有限度。
③狎(xiá):不恭敬的样子。
④取于:请教于。
【译文】
礼是用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分析事情嫌疑,辨别事物异同,分辨是非的。礼,不会随便讨好人,不会说没用的话。礼,不逾越,有节度,不侵犯侮辱他人,不轻佻亲狎。修养自我身心,实践自己的诺言,称为“善行”。举止有修养,说话有道理,这是礼的本质。关于礼的知识,只听说过向人请教学习的,没听过要求别人请教学习的。礼,只听说愿意学的人来学习,没听说过教授礼仪的人追着别人去传授的。
六
【原文】
太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②,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③。
【注释】
①太上: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②负贩者:做买卖时用肩挑着东西来卖的人,一般认为他们道德不高,利欲熏心,但实际上也不都是这样的。
③慑(shè):胆怯,胆小。
【译文】
在上古时期,推崇以德为贵,而后世则推崇施恩与报答。在礼仪方面提倡往来:我前去施恩而受惠的人没来报答我,这与礼不相符;有人来实施恩惠而我没有前去报答,这与礼也不相符。人有礼,社会就安定;无礼,社会就会危乱。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根据礼的原则,为人应该自我谦卑,尊重他人,即便是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也是值得尊重的,更何况是地位尊贵、富有的人呢?有财富且知道主动遵行礼仪,就不会变得骄奢淫逸;生活贫贱却仍然懂得遵从礼仪规范,就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内心也会变得无所畏惧。
七
【原文】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①,冠②。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③,服④官政。六十曰耆⑤,指使。七十曰老,而传⑥。八十、九十曰耄⑦,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⑧。
【注释】
①弱: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②冠: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加冠之礼,意味
着男子长大成人。
③艾:形容人年纪大了,白头发就好像艾草一样。
④服:担任,掌管。
⑤耆(qí):年老的意思。
⑥传:分配家产,交代家事。
⑦耄(mào):指人因年老而视听能力下降、活动能力明显衰弱的状态。
⑧颐:赡养老人的意思。
【译文】
人生十岁称为“幼”,可开始学习。二十岁称为“弱”,会举行冠礼。长到三十岁时,称为“壮”,此时,就可以迎娶妻子成家了。长到四十岁时,称为
“强”,此时,就可以进入仕途为官了。长到五十岁时,称为“艾”,可以独当一面地处理大事了。长到六十岁时,称为“耆”,可以指导他人了。长到七十岁时,称为“老”,可以分配家产,交代家事了。八十、九十岁时,称为“耄”。人在七岁时被称为“悼”,处于七八岁与八九十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即便犯了罪,也不可以被施以刑罚。年纪到了百岁时,被称为“期”,受人赡养,颐养天年。
八
【原文】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①,昏定②而晨省,在丑夷③不争。夫为人子者,三赐④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⑤也,执友⑥称其仁也,交游⑦称其信也。见父之执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⑨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⑩之。群居五人,则长
者必异席11。为人子者,居不主奥12,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13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14,视于无形15。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16,不登危,惧辱亲17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18,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19素;孤子20当室,冠衣不纯采。幼子常视21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顷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22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23。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24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向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25。
【注释】
①凊(qìng):凉的意思。
②定:摆放好枕头和席子。
③丑夷:同辈众人。
④三赐:指的是三命之赐。在周朝,官吏制度是有等级之分的,从一命到九命,每一命的待遇都不相同,都有标志各自等级的礼服与赏赐等,三命以上的人就可以享有周王赏赐的车马。文中是指由于父母健在,因此不敢接受这样的待遇。
⑤弟:通“悌”,尊敬兄长的意思。
⑥执友:指志向相同的人或者朋友。
⑦交游:交往的朋友。
⑧父之执:与父亲志同道合的人。
⑨反:通“返”,返回。
⑩肩随:与人并行往前走,身体略微靠后一些表示尊敬。
11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古人围坐桌案的时候需席地而坐,通常每席只能坐四个人,如果超过四人,那么其中年龄*大的人就要另坐一席,也是表示敬长之意。
12主奥:古时候,屋子的西南角是*尊的地方。
13食(sì)飨(xiǎng):利用酒食宴请宾客。
14听于无声:在父母未说话之时,就已经知道父母的意图。
15视于无形:在父母还没有做出动作就已经看出父母的意思。
16不服暗:指不向父母隐瞒任何事情。
17惧辱亲:隐瞒父母一些事情与登上很高、很危险的地方,都是辱亲的行为。
18不许友以死:是指不做为朋友卖命的事情。
19纯(zhǔn):指衣冠的花边。
20孤子:指还没等到而立之年就失去父亲的人。
21视:通“示”,显示,示范。
22奉:捧的意思。
23掩口而对:在与长者说话时,要掩口回答。
24趋:快走。
25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古时候,人们登上城墙,不会随意指示方向,担心将大家迷惑;也不会大呼小叫,担心惊吓到别人。
【译文】
举凡做儿女之礼,冬天要让父母生活得温暖,夏天要让父母生活得清凉,晚上为他们铺好床被,放好枕头,早晨要向他们请安问好,在同辈中不和人争斗。做儿女的,做到三命之官后接受赏赐,但不敢接受车马,所以,族人都赞扬他的孝顺,兄弟亲戚都赞扬他的善良,同朝为官者都赞扬他恭顺,有相同志向的朋友都赞扬他的仁爱,而与他交往的人都赞扬他诚实可靠。前去拜访父亲的好友,人家不让进门就不敢自己做主进去;不让向后退就不敢自己做主向后退;人家没有提问,就不敢随意开口说话。这都是一个孝子应该具有的品行。做儿女的,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当面向父母禀报,回到家后也要亲自告知父母,外出游玩的时候必须要有常去的地方,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容,说话的时候不说“老”字。遇到年纪比自己大一倍的人,对待他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遇到年纪比自己大上十岁的人,对待他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倘若遇到年龄仅比自己大五岁的人,就能与之并排着向前走,但要略微向后一些,以表示尊敬。倘若五个人住在一个地方,那么年龄*大的人应该另坐一席。做儿女的,平常在家时,不要将尊长的位置占了,不要在正中的座位坐下,不要从正中的道路走,不要在门的**站着。在宴会上,要遵从长辈的安排,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标准,在祭祀时不要充当受祭之人。在父母未曾有言语以前,要领悟父母的意思,在父母还没做出动作前就知道父母的意思。不攀登较高的地方,也不要去深渊的边上,同时也不可以随便诋毁他人,不要随便与别人嬉笑。孝子不会向父母隐瞒任何事情,不会攀登到危险的地方去,因为害怕这样会对父母的名声有所玷污。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能为了朋友而丢失性命,不能背着父母私存钱财。做儿女的,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会在自己的帽子与衣服上用白色镶边。父母已经不在世上的孤子,倘若当家做主,那么就不会在帽子和衣服上用彩色镶边。在教导孩子时不要说谎给他做示范。皮衣与裙子,儿童都不要穿。站立的时候必须保持端正的姿势,不可以偏着头听人说话。如果长者要牵自己的手,那么就用双手捧着长者的手。倘若长者俯下身来在耳边说话,那么就要用手将口掩住,然后再进行回答。在先生后面跟着走路,不要随便越过道路与别人说话。倘若在路上与先生相遇,你就要快步上前,正立拱手见礼。倘若先生要和你说话,你就配合着回答;倘若先生不与你说话,那么你就要快速退到一边去。跟着长者登上较高的山坡时,必须要朝着长者所看的方向看去。在登上城墙的时候,不随意指示方向,因为可能会迷惑大家;也不会大呼小叫,因为可能会惊吓到别人。
九
【原文】
将适舍,求毋固①。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②,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③。将入户,视必下④。入户奉扃⑤,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⑥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注释】
①固:平时固有的样子。
②户外有二屦(jù):古人在去别人家做客入室之前,要将鞋子脱在室外。若室外有两双鞋,则说明室内有两个人或三个人,因为长者可以将鞋子放在室内。
③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若在外面的人听到屋内人说话,那么可以进入室内;若没有听到室内人说话,那么室内人很可能在商量一些秘密的事情,就不要进去打扰。
④视必下:眼睛要向下看,以免看见他人隐秘之事。
⑤奉扃(jiōng):形容双手好像举着门闩的样子。这里是表示恭敬与谦卑的意思。扃,门闩、门杠,是关闭大门用的横木。
⑥踖(jí):踩,踩踏。古人入席的时候是有次序之分的,要从席子的后方走上去坐下,而不能从席子的前面走上去,否则就犯了踖席的错误。
【译文】
将出门投宿馆舍,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那样随便。即将走到堂上时,要先发出一些声音进行探问。看到门外放着两双鞋子,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是可以进去的;倘若不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就不要进去了。即将进门的时候,眼睛应该向下看,以免看到别人的隐私。进门的时候,双手要像捧着门闩似的放在胸前,不要四处乱看。如果房门在你进来时就是开着的,那么进门后不用关,仍然让门开着;如果房门在你进来前就是关着的,那么进门后就要将门关上;如果后面还有别人要进来,那么不要将门关死,轻轻掩上即可。进门时不可以踩踏他人的鞋子,不要从座席的前方入席,一定要轻轻提着衣服快速走到座席的下方,然后入席。与人谈话时,必须谨慎地答复。
十
【原文】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①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②,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③,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注释】
①肃客:**客人进入。肃,进入的意思。
②降等:按照旧时的礼制规定,宾客的等级要比主
人的等级略低。
③拾(shè)级聚足:指每上一级台阶,都要并拢一次双脚,然后再登下一个台阶。
【译文】
凡是主人和客人一块儿进门,每走到一个门口的前面,主人都要让客人先进。而客人走到寝室门口,主人要先于客人走进去,为客人设席摆坐,然后再迎客人进去。如果客人一再推辞,那么主人就走在前面**人进入寝室。主人进入寝室后要向右走,而客人要向左走。主人走到东阶前,而客人走到西阶前。如果客人的身份地位比不上主人,那么就要走到主人的身边,跟在主人的后面上堂,倘若主人一再推辞,那么客人可以再次回到西阶前。对于登阶的先后顺序,主人要与客人彼此谦让,主人先登一阶,客人也随之登一阶。在登阶时,每上一级台阶,都要并拢双脚一次,然后再登下一个台阶。上东阶时要先迈出右脚,上西阶时,要先迈左脚。
曲礼下
一
【原文】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①。执天子之器则上衡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③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④、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⑤,立则磬折⑥垂佩。主佩依,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⑦。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⑧。
【注释】
①带:指古代**系于衣服外面的带子。
②上衡:比心脏高的地方。
③绥(tuǒ):比心脏低的地方。
④币:古代行礼时使用的束帛。
⑤车轮曳(yè)踵(zhǒng):好像车轮滚动一样低调。曳,拽、拉。踵,脚跟。
⑥磬折:弯下腰。
⑦佩委:指腰佩要垂到地上。
⑧有藉者则裼(xī),无藉者则袭:这句话是讲古代使臣与他国行聘礼时对执玉及礼服的规定,这个礼节由两部分组成,首先要代表己国国君向对方国君及夫人献上圭、璋,然后行享礼,需向国君及夫人献上琮、璧等礼物。进献圭、璋的时候无需用其他物品遮盖,所以叫“无藉”,进献琮、璧的时候要放在柬帛上,所以叫“有藉”。而所穿的礼服之外要穿一件罩衣,称为“裼”,裼之外再穿上朝服,叫作“袭”。在非重大礼仪上,**要解开正服的前襟,露出里面的裼衣,叫作“裼”[动作]。遇到重大礼仪,要掩藏衣服的前襟,叫作“袭”[动作]。
【译文】
凡是捧着东西的人应该捧在**的地方,提着东西的人,手要向上弯曲到当带处。拿天子用的器物时要高过自己的心脏,拿国君用的器物时要与自己的心脏一般高,拿大夫用的器物时要比自己���心脏略低,拿士用的器物时只需用手提着即可。凡是为天子拿器物时,不管器物有多么轻,都要像拿不动似的。为国君拿器物,比如币、圭、璧等物,要将左手放在上面,抬脚走路的时候就像车轮滚过去似的拽着脚后跟行走,站着时要弯着腰以使佩巾始终悬垂。国君保持直立的时候佩巾贴合自己身上,臣就应该将腰弯下来使佩巾悬垂;国君腰弯下来使佩巾悬垂,臣就要伏下身使佩巾垂到地上。行聘礼时要手中拿着玉器,倘若玉器下面有衬托物,就要将正服的前襟解开,将里面的裼衣露出来;倘若没有衬托物,就要将正服的前襟掩好。
二
【原文】
国君不名卿老①、世妇②。大夫不名世臣③、侄、娣④。士不名家相⑤、长妾⑥。君大夫⑦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⑧”。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⑨某”,不敢与世子⑩同名。
【注释】
①卿老:指上卿。
②世妇:指地位仅在夫人之下的陪嫁者,通常指夫人的侄女或者妹妹。
③世臣:父辈时期的老臣。
④侄(zhí)、娣(dì):指随夫人陪嫁过来的侄女或妹妹。
⑤家相:指统辖统领家臣的人。
⑥长妾:指*先生下儿子的妾。
⑦君大夫:指在天子那里得到封地的大夫。
⑧余小子:天子服丧期间的一种自称。
⑨嗣子:诸侯在丧的一种自称。
⑩世子:这里指的是太子。
【译文】
国君不可以直接叫上卿、世妇的名字。大夫不可以直接叫世臣和侄、娣的名字。士人不可以直接叫家相和长妾的名字。享有封地的大夫的孩子在居丧期间不可以自称“余小子”。大夫与士的孩子在居丧时不可以自称嗣子某”,不敢与太子重名。
三
【原文】
君使士射①,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②。”
侍于君子,不顾望③而对,非礼也。
【注释】
①君使士射:这里说的是古人为耦而进行的一种射箭的礼仪。古人在举行射箭比赛之前,会安排参赛的人两两配对,然后再进行比赛,被称为“射耦”。
②负薪之忧:背柴累得病倒了,是古时候自称有病的一种谦辞。
③顾望:看看周围是不是有强于自己的人。
【译文】
国君命令士陪着客人比箭,倘若士对射箭一窍不通,就要以有病相托辞,说:“我有些累病了。”在君子身边侍奉,君子提出问题后,如果不看着周
围是否有强于自己的人而贸然回答,是不符合礼的。
四
【原文】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①。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后②。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③之日,从新国之法。
【注释】
①皆如其国之故:都与在自己**时一样。
②宗后:指宗族的后裔。
③兴:指做了卿大夫。
【译文】
君子在别的**不要放弃本国的礼仪习俗。祭祀时的礼仪,居丧时的服制,在什么位置哭泣死者,都应该像在自己**时一样,小心地遵循本国的礼法而谨慎执行。如果从自己**离开已经有三代,家族中还有在朝廷担任官职的人,与国内来往的宗族亲属仍然待在国内,那么遇到丧事与喜事,就应该派人向族长报告。如果从自己**离开已经有三代,家族中没有在朝廷担任官职的,出入往来他国的时候,就不需向本国国君报告了只有在担任他国官职时,才要去遵守他国的法令制度。
五
【原文】
君子已孤①不更名,已孤暴贵②,不为父作③谥。
【注释】
①孤:指父母双亡的人。
②暴贵:大富大贵的意思。
③作:拟定。
【译文】
君子在父亲死后就不会再改动自己的名字。即使在父亲死后自己突然发达富贵,也不会再为死去的父亲拟定谥号了。
六
【原文】
君子将营①宫室。宗庙为先,厩库②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③,祭器为先,牺赋④为次,养器⑤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⑦。
【注释】
①营:修建的意思。
②厩库:指马厩、仓库。
③家造:专指古代大夫置办家中所用的器物与用品。
④牺赋:大夫拥有采邑,可以向老百姓征收祭祀时使用的牲畜抵为赋税。
⑤养器:指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⑥粥(yù):通“鬻”,变卖的意思。
⑦丘木:坟地上的树木。
【译文】
君子打算建造宫室的时候,首先要建宗庙祠堂,其次是建马厩与仓库,*后才修建自己居住的房间。大夫打算制作器物用具,首先应当先制造祭祀用的器皿,其次是向老百姓征收祭祀用的贡品,*后才是制作日常所用的器具。没有田地产业俸禄收入的人,不需要置办祭祀用的器具;拥有田地产业俸禄收入的人,应该先制作祭服。即便君子再贫穷,也不会卖掉祭器;即便天气再寒冷,也不会穿祭服御寒。修建宫室的时候,不会砍伐坟地上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