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融媒时代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类核心课程“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公共关系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融媒时代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类核心课程“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公共关系学

  • 作者:张芹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03803
  •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全面介绍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引入了国际公共关系、新媒体与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规制等当前国内外公共关系学的*新研究成果。可供各类大学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人员学习用,也可作为相关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上的参考书。
    文章节选
    当前,世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新闻传播学科国际化、实践化趋势日益凸显。尤其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迅猛崛起,媒介生态格局突变,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生的格局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传播手段、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传播模式的变化,媒体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需求的演变,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战略,网络化时代的传播自由与社会责任,新的媒介格局决定的社会变迁,全球化语境下**软实力建构与传播体系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所能完全解释的。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本身需要突破,需要新视野、新方法、新理论,需��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新闻传播学科“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媒介融合时代专业人才需求的演变,使得已出版的教材与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对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急需的相关教材建设迫在眉睫。毋庸置疑,这对新闻传播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推力,在它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学才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超越。“融媒时代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类核心课程‘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正是在这种巨大推力下应运而生。
    为编写这套教材,我们专门成立了编委会,编委会成员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事会、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传播学会、中国网络传播研究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广告教育学会的专家学者,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系)院长(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任)与学术带头人。
    在考虑本套教材整体结构时,编委会以教育部2012年*新颁布推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闻传播大类五大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指导蓝本,结合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课程设置,同时以*新优势特设专业作为特色和补充,新老结合,优势互补,确定了以新闻传播学科平台课及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四大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共计36种为主体的系列教材体系。其中,新闻传播学科平台课程教材8种,即《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伦理》、《传播法》、《新闻传播史》、《新媒体导论》;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6种,即《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导读》、《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作品赏析》;广播电视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9种,即《广播电视导论》、《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广播电视写作》、《电视专题与专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电视纪录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告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8种,即《品牌营销传播》、《广告学概论》、《广告调查与统计》、《新媒体广告》、《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广告摄影与设计》、《广告投放》;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核心课程教材5种,即《人际传播》、《公共关系学》、《活动传播》、《网络新闻业务》、《新媒体技术》等。
    为提高教材质量,编委会在组织编写时强调以“立足前沿,重在实用;兼容并蓄,突显个性”为特色,内容上注重案例教学,加强案例分析;形式上倡导图文并茂,强调多通过数据、图表形式加强理论实证分析,增强“悦读性”。本套教材的作者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和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这种奉献精神正是推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发展的动力。
    我们期待“融媒时代普通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类核心课程‘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的出版能够给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的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乃至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期待这套教材能够激活中部地区的新闻传播学科资源,推动中青年学术英才在科学思维和教学探索方面攀上新的台阶、进入新的境界,从而实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学术的中部崛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目录
    **章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一般原理/1
    **节公共关系的含义/2
    一、三种公共关系定义/2
    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5
    第二节公共关系辨析/6
    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7
    二、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8
    三、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9
    四、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10
    五、公共关系与广告/10
    六、公共关系与其他学科/12
    七、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13
    八、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14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14
    一、以事实为基础/15
    二、以双向传播沟通为手段/15
    三、以塑造良好形象为工作目标/16
    四、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工作原则/16
    五、以真实真诚为工作信条/17
    六、以注重长远为工作方针/18
    第四节公共关系的职能/19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19
    二、公共关系的功能/22
    第二章公共关系是如何成长的——公共关系发展简史/26
    **节公共关系活动的缘起——古代的“类公关”活动/28
    一、古代的政治公共关系/28
    二、古代的绿色公共关系/29
    三、古代的宗教公共关系/30
    四、古代的“类公关”活动的特点/31
    第二节现代公共关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32
    一、美国是公共关系的发源地/32
    二、当代公共关系概况/37
    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41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41
    二、中国内地公关的引进与发展/42
    三、公关理论的研究/42
    四、公共关系的组织建设/43
    目录第四节公共关系的未来/43
    一、公共关系的未来/43
    二、公共关系面临的挑战/45
    第三章谁去公关——公共关系主体/49
    **节公共关系的主体构成/50
    一、个人/50
    二、社会组织/52
    三、政府机构/54
    四、**/55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主体定位/55
    一、层次:生态系统观/56
    二、功能:社会文化观/57
    三、角色:社会好公民观/58
    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59
    一、公共关系机构/59
    二、公共关系人员/67
    第四章对谁公关——公共关系客体(公众)/75
    **节公共关系的公众/76
    一、公众的内涵/76
    二、公众的特点/76
    三、公众分类/78
    四、协调公众关系的关键/83
    五、争取公众支持的策略/85
    第二节公众的心理分析/86
    一、公众心理概述/86
    二、常见公众心理分析/87
    三、认知公众心理的方法/93
    四、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94
    第五章用什么方式公关——公共关系传播/98
    **节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选择/100
    一、人际传播媒介/100
    二、组织传播媒介/102
    三、大众传播媒介/103
    四、其他常见媒介/105
    五、正确选择传播媒介/107
    第二节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则/108
    一、公开透明原则/108
    二、信息真实原则/109
    三、双向交流原则/110
    四、不断完善原则/110
    五、互惠互利原则/111
    第三节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113
    一、传播过程中人的因素/113
    二、媒介因素/114
    三、信息因素/114
    四、环境因素/115
    第四节获得理想传播效果的途径和方法/116
    一、提升传播效果的技巧/116
    二、公关传播中克服制约因素、提升传播效果的方法/118
    第六章公共关系如何开展——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程序/121
    **节公共关系调查/123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123
    二、公共关系调查方法/128
    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129
    一、确定公共关系目标/131
    二、确定目标公众/133
    三、选择公共关系活动模式/133
    四、确定公共关系传播媒介/134
    五、进行经费预算/134
    六、审定方案/135
    第三节公共关系实施/135
    一、公共关系实施的要求/135
    二、影响公共关系实施的障碍性因素及排除/138
    第四节公共关系评估/140
    一、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和意义/140
    二、公共关系评估的依据/143
    三、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144
    第七章打开公共关系的钥匙——公共关系礼仪/147
    **节公关礼仪概说/149
    一、礼仪与公关礼仪/149
    二、公关礼仪原则/150
    三、公关礼仪的作用/151
    第二节日常生活礼仪/151
    一、外显——合乎“礼”地表现语言、体态举止、仪容仪表/152
    二、内敛——修仁德之心,炼不凡气度/159
    第三节社交礼仪/159
    一、握手/160
    二、介绍/161
    三、名片/162
    四、交谈/162
    五、行止/165
    第四节公关实务礼仪/166
    一、公务礼仪/166
    二、公关文书礼仪/172
    第八章怎样树立组织形象——公共关系的管理战略/177
    **节品牌塑造战略/179
    一、品牌的基本含义/179
    二、品牌的资产构成/179
    三、品牌的价值效应/180
    四、品牌的公共关系推广/183
    第二节企业CIS战略/185
    一、CIS战略的起源与发展/186
    二、CIS战略的含义/187
    三、CIS战略的导入与开发/189
    第三节组织文化战略/193
    一、组织文化的要素/194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196
    第四节政府部门公共关系管理与地区形象建设/198
    一、政府部门公共关系管理的必要性/198
    二、地区形象建设的重要性/199
    三、积极运用地方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推动地区形象建设/201
    第九章公共关系特别节目——公共关系专题活动/205
    **节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概述/206
    一、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内涵及意义/207
    二、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特点及要求/207
    三、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基本类型/208
    第二节庆典活动/210
    一、庆典活动的主要类型/210
    二、庆典活动的组织/211
    三、庆典注意事项/212
    第三节展览活动/214
    一、展览活动的作用和特点/214
    二、展览活动的类型/215
    三、展览活动的组织和实施/216
    第四节赞助活动/220
    一、赞助活动的主要作用/220
    二、赞助活动的基本类型/220
    三、赞助活动的策划实施/221
    第五节新闻发布会/222
    一、新闻发布会的特点及其必要性/222
    二、新闻发布会的程序/223
    三、新闻发布会应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224
    第六节开放参观活动/225
    一、开放参观活动的内涵及作用/225
    二、开放参观活动的分类/227
    三、开放参观活动的组织工作/227
    第十章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危机公关/233
    **节突发事件危机/235
    一、危机与突发事件危机/235
    二、突发事件危机的特征/236
    三、突发事件危机的产生原因/236
    第二节突发事件危机公关概述/238
    一、突发事件危机公关定义/238
    二、突发事件危机公关原则/239
    三、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的一般程序/243
    第三节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类型及策略/244
    一、组织行为不当引发的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策略/244
    二、媒体不实报道引发的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策略/245
    三、非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策略/249
    第四节突发事件危机的防备与善后/251
    一、突发事件危机的防备/251
    二、突发事件危机的善后/254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的新趋势——国际公共关系/257
    **节国际公共关系概述/258
    一、国际公共关系的定义/258
    二、国际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258
    三、国际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259
    四、国际公共关系的操作方法/260
    第二节国际公共关系活动/262
    一、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262
    二、常见的国际公共关系专题活动/263
    第三节国际公共关系与**形象/267
    一、**形象的概念及作用/267
    二、**形象塑造与国际公共关系策略/268
    三、国际公共关系与中国**形象塑造/271
    第四节国际公共关系礼仪和外事原则/273
    一、国际公共关系礼仪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273
    二、国际公共关系礼仪的外事原则/273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的新情境——新媒体与公共关系/276
    **节新媒体概述/277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277
    二、新媒体的主要应用/279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关系/280
    一、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的产生/280
    二、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公共关系的影响/281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的传播渠道及形式/283
    四、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核心要素的转变/286
    第三节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的机遇、挑战与发展趋势/289
    一、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的机遇/289
    二、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的挑战/292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295
    第十三章如何规制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中的道德和法律/299
    **节公共关系的社会责任/300
    一、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300
    二、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共同发展的四个阶段/301
    第二节公共关系职业道德/304
    一、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304
    二、公共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306
    第三节法律与公共关系实践/309
    一、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与公共关系/310
    二、公共关系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法律知识/311
    三、公共关系法律规制/311
    第十四章公共关系的基石——公共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317
    **节公共关系研究的理论/317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317
    二、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变/319
    三、公共关系的前沿理论/321
    第二节公共关系研究的方法/323
    一、公共关系研究的基本方法/324
    二、公共关系研究的前沿方法/336
    后记/34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