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经类型因素,指人的**神经活动类型。巴甫洛夫发现,**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过程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不同组合,形成了4种**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型。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是心理特征的生理基础,气质是神经类型的心理表现。
在犯罪心理结构形成过程中,主体的神经类型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心理因素相联系,使其在选择犯罪种类时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例如,兴奋型的人较易实施突发性的暴力犯罪;安静型、灵活型的人则更多采取智力手段,进行诈骗、盗窃、贪污等犯罪活动。
(3)生物学因素。异常的生物学因素易使主体的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的轨道,容易接受不良的主体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犯罪心理。对犯罪心理形成有影响的异常的生物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遗传负因、精神发育迟滞(即低能)、内分泌异常、物质代谢异常、脑损��、精神障碍、染色体异常、酒精中毒及**依赖等。
2.心理因素,是指主体原有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倾向和性格结构中的不良因素。犯罪人通过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积极地吸收主体外的不良因素,从而内化为犯罪心理。
(1)个性倾向性中的不良因素。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人需要、利己主义的动机、不良的兴趣、缺乏正确理想以及错误的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会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在接受外界负面刺激后容易形成犯罪心理。
(2)性格结构中的不良因素。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它包含复杂的内容:1)对社会现实的性格特征。对社会持敌视态度、对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狡猾虚伪、野蛮粗暴、自卑虚荣、狂妄自大,以及好逸恶劳、浪费**等性格特征,都容易在其他不良因素作用下形成犯罪心理。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能否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下列不良的意志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盲目性、冲动性、放纵性、依赖性、易受唆使性、任性、顽固性、鲁莽冒险性以及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下列消极的情绪特征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关:强烈的愤怒情绪,起伏和波动程度大的不稳定情绪,严重的对立和敌对情绪,萎靡不振、消沉悲观、多愁善感的心境等。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在认识方面稳定的经常表现的特点。下列认识方面的特点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思维偏激**,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差,道德认识和评价的水平低等。
(3)自我调节的缺陷。一个在个性倾向性和性格特征上有缺陷的人,在不良的外界诱因刺激下,能否形成犯罪心理,取决于自我调节系统是否健全。自我调节系统主要由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构成。如果自我调节系统不健全,难以**不良因素的控制,就容易形成犯罪心理。
(4)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犯罪心理关系极为密切。(详见第十七章变态犯罪心理)
3.行为因素,是指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结构密切联系,不良行为在不良心理的支配下发生。根据反馈原理,得逞的不良行为如果会反作用于不良心理结构,使不良心理结构得到强化和发展,那么其恶性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形成犯罪心理结构。下列不良行为与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有关:
(1)模仿和学习不良行为模式。客观现实中的各种不良模式,往往成为缺乏识别能力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不良的行为方式的来源,一旦他们接触这些不良的行为模式,很快就会内化为自动化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