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他们走着,不停地走,一面唱着《永志不忘》,歌声休止的时候,人
们的脚步、马蹄和微风仿佛接替着唱起这支哀悼的歌。行人给送葬
的队伍让开了路,数着花圈,画着十字。一些好奇的便加入到行列里
去,打听道:“给谁送殡啊?”回答是:“日瓦戈。”“原来是他。那就清
楚
了。”“不是他,是他女人。”“反正一样,都是上天的安排。丧事办得真
阔气。”
剩下不多的*后这点时间也无可挽回地流逝了。“上帝的土地
和主的意志,天地宇宙和芸芸众生。”神甫一边念诵,一边随着画十字
的动作往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遗体上撒了一小把土。人们唱起
《义人之魂》,接着便忙碌起来,合上棺盖,把它钉牢,然后放入墓穴。
四把铁锹飞快地填着墓坑,泥土像雨点似的落下去。坟上堆起了一
个土丘。一个十岁的男孩踏了上去。
在隆重的葬礼将要结束的时候,人们往往有一种迟钝和恍惚的
感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觉得这个男孩似乎要在母亲的坟上
说几句话。
这孩子扬起头,从高处失神地向萧瑟的荒野和修道院的尖顶扫
了一眼。他那长着翘鼻子的脸顿时变得很难看,脖颈伸直。如果一
头狼崽也这样仰起头来,谁都知道它马上就要嚎叫。孩子用双手捂
住脸,失声痛哭起来。迎面飞来的一片乌云洒下阴冷的急雨,仿佛用
一条条湿漉漉的鞭子抽打他的手和脸。一个身着黑衣、窄袖上镶了
一圈皱襞的人走到坟前。这是死者的兄弟、正在哭泣的孩子的舅父,
名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韦杰尼亚平,是个自愿还俗的神甫。他
走到孩子跟前,把他从墓地领走了。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