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
体育事业是一项具有产业性质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从生产活动的成果来看,体育部门的劳动产品一般不具有实物形式,不属于物质产品。体育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只能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生产部门,它的主要产品是体育服务。马克思曾对服务生产写道:“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艺术表演家、演员、医生等的劳动成果,属于这一类产品”。体育服务就是体育工作者以活动形式为社会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的服务,其中主要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服务、体育**咨询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旅游服务等。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其特殊性除了生产周期长收效缓慢外,还有以下几点。
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力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而存在的,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①。体育生产与劳动力生产一样,也是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的,这样,体育生产的劳动对象就不仅不同于农林牧业的动物、植物,更不同于工业生产的木材、钢铁、矿石,而是有意识、能思维、具有主观能力的活人--体育活动参加者。这就决定了体育活动参加者身心素质的提高过程,即劳动力的培养过程,不仅可以从观看体育比赛或自我参加体育活动中得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是参加者在掌握一定知识、技术基础上,改变自身素质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即参加者不单纯是劳动的对象,也是劳动者。
2.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体育活动过程中,体育工作者利用体育器材等物质手段,体育知识、技术等精神手段,对体育活动参加者实施影响,即以知识、技能间接提高体育活动参加者的身心素质。只有具备了一定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体育工作者,才能向参加者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 体育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的高峰期,其影响扩展到全球。也就在这个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行,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体育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开始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将体育部门列入第三产业,此后,��论界特别是体育经济理论研究中普遍出现了“体育产业”这一提法。1992年6月,中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体育界也掀起了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研究的热潮。体育经济是比体育产业外延更广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包括体育产业的经济活动,还包括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与体育关系密切的一些经济活动。所以,参加体育经济研究的人员更多、更广泛,包括一些**的经济学家,使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体育产业的实践,对体育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理论研究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实践,使相关人才的需求得到重视,许多体育院校、师范大学内的体育系科,甚至一些**的综合性大学也办起了体育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等有关的专业,使人才培养工作跟上了发展的需要。
但当我们冷静地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现实时又发现,在目前的相关教育中,系统性的教材尚不足。许多教学工作者编写了不少相应的教材,但往往都是为了满足某一门课程的需要,而作为一个专业来说,还应该有自己的系列专业教材,即使一时还不成熟也不要紧,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丰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