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加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
为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精神,切实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在总结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开展了全程全面的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书就是对我们进行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的总结。所谓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就是教育主体在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接受学校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的适应和发展为主题,有效发挥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基本要素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入学适应、个性优化、就业心训、职业适应等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辅导活动。绪论**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0.1 如何认识加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意义
0.1.1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1.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包含两个新主张:
**,主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性。全程是个时限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大学的全过程,即从大学生一跨人大学校门开始到毕业离开校园为止,做到4年(或3年、5年)不断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断断续续、零零星星地无计划地随意进行,而应该是在大学全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突出**地进行,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二,主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全面性有四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对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之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心理康复工作。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的全面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自我认知 晓理动情行为导向 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基本环节,分年级分“适应发展创造”层次对学生进行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全面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讲授相关知识,还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和团体咨询、专题心理训练、心理**等多种方法分类辅导。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学校教师应该管,而且学生、家庭、社会都应该协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格局。
2.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误区的矫正
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重阶段教育,轻全程教育。长期以来,不少高校都是在某一阶段开设相关选修课、必修课对大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或者对一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很少有高校从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并将**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教育、咨询、训练相结合,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第二,重诊治,轻预防。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上,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继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心理测试与咨询服务**之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益友服务**、学生问题咨询所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1990年,旨在协助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表象之下,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咨询诊治而轻视**引导的倾向。
第三,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障碍咨询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矫正、**。发展咨询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在谈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人们往往列举许多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多严重,为此使一些人误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少数异常大学生,与多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无关。事实上,有严**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健康成长。
对有各种心理异常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障碍咨询及时地予以解决,则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更重要的是针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发展性咨询。通过发展性咨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更能促进全体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充分发展自我。如果把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侧**放在障碍咨询上,势必会降低心理咨询的目标,还可能把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当做适应困难而纳入心理异常的范畴,不利于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咨询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
0.1.2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尽快完成三个转变。本书的入学适应篇(第1~3章)包括大学环境的适应、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学习的适应等内容,主要针对大学新生在大学环境、大学生活、大学学习中常见的不适应问题,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和认识大学环境、大学生活、大学学习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大学生与中学生角色责任的不同点,引导大学新生尽快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二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三是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赢在人生的新起点。
第二,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优化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本书的个性优化篇(第4~13章),包括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应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保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大学生情绪的调控、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大学生性格的塑造、大学生气质的认知、大学生智能的开发、大学生创造心理的培养等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个性优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第三,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加快社会化进程,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本书的就业心训篇(第14~16章),包括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排解、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训练、大学生职业适应与指导3章,主要针对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和开始工作期间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择业心理和职业适应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心理训练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加快社会化进程,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胜在激战的职场上。
2.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写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有利于大学生自学成才
本书采取以问题为**的模式,以问题的表现、原因、自我测试、解决问题的方案的逻辑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探讨,克服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每章分为名人名言、案例导入、问题聚焦与解惑、自我测试、训练方案、深层思考几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心理疏导,形式活泼,容易吸引学生眼球,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便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成长成才。
0.2 如何加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
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遵循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原则,构建一个全员重视、各方协作,网络健全,引导为主,咨询为辅,同时关注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具体可从两方面着力。
0.2.1 坚持与德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构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目标内容体系
1.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构建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程目标内容体系的构建之所以要坚持与德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两者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是为了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新人。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潜能的开发,促使学生调整自我、改善关系,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好好做人的过程,它不只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也是一种助人、助己的过程,通过耐心聆听、积极关注、热诚帮助,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沟通氛围,使学生在真诚、理解、关怀、尊重、信任、**的关系中成长。德育侧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它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积极、平等的交流关系,注重受教育者智慧的充盈和人生的丰满,更注重受教育者人格的培养,德育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正直做人的过程。因此,在充盈知识、助人成长、丰富人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上,两者的使命是相近的。
第二,两者在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上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人们的思想政治活动必然受到人们心理活动规律的支配和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和作用于心理活动规律,这就决定了心育与德育在基本原则和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真实性、实践性、诚恳性和区别对待的原则,遵从交友性、保密性、启发性和渐进性原则,注**理激励、正面强化的原则;德育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民主、关心群众的原则,要求调动自我教育积极性、坚持疏导和引导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原则上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第三,两者的模式是有机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遵循“发展模式”与“问题模式”的有机统一这一思维路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它们所关注的,把来访者和受教育者都看成需要帮助的人或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遵循一条“平等关系模式”与“不平等关系模式”有机统一的思维路线,德育教师和心育教师与学生和来访者都是教育的主体,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差异,因而两者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平等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被导。因此,它们之间是平等和不平等关系共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辐射渗透到德育之中,而且还是德育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利地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发展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和中介,而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是健康心理的前提。正因为如此,《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大纲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定位于主辅关系,即以德育为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所以,我们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新体系时要坚持与德育紧密结合的原则。
2.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目标内容体系的构成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目标内容体系由总目标内容和阶段目标内容构成。
**,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总目标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大学生适应和发展两大主题,开展适应性教育、生存性教育、稳定性教育、发展性教育,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做人等方面积极适应,促进学生在智能、个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方面主动发展;致力于人格品质的塑造,以造就稳定、完整、鲜明的人格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教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全程全面心理辅导阶段目标内容。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总要求,必须把总目标、总内容分解到各年级,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各年级的工作**和工作目标。详见表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