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1
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发掘下属的一些很棒的想法:扩张它们,并且以光速般的迅捷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
——杰克•韦尔奇
篇首案例
某公司工程部总结的问题
为了响应公司倡导推进的执行力文化,A企业工程部组织了多次讨论,总结出部门存在着以下问题:
(1)部分员工对公司归属感不强。
(2)部分员工缺乏获取竞争优势的观念,竞争意识不强。
(3)部门员工缺乏工作上的交流机会,导致部门内部沟通、协调不够,整体作战能力表现不足。
(4)部门员工缺乏知识更新意识和机会。
(5)部门员工与公司其他部门缺乏沟通,各自部门意识太强,这对公司整体执行力的提高很不利。
(6)公司其他部门员工对工程部的认同感不强。
(7)部门内部缺乏严格完善的奖惩机制。
(8)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开会效率也有待提高。
以上现象实际上是企业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解释,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大都是与个人和群体的观念、积极性、行为习惯等主观特点联系在一起的。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是通过与别人一起工作来完成任务的学问。被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员工、融洽的协作,是组织达成其目标程度和效率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类似组织中员工行为表现的学问,已经发展成为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组织行为学。
**节 组织行为学简介
诸如敬业、守规矩、主人翁精神、缺勤、流动、团队精神、群体决策、组织价值观等词汇,是组织中常见的描述成员行为表现的词汇,这些词汇表明了管理者对于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的关注。这种工作中人的行为,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的学问,则构成了现代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以帮助组织管理者理解和调控组织中人的行为,达成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行为学理论将帮助我们理解组织及其复杂的运作过程,为解决广泛的组织问题提供思考的框架。比如,怎样才能使人们对工作更满意并能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应在何时以及怎样将人们组织成一个个团队?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任何一门学科形成的前提,是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范式。在古典组织理论有关人们行为的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情境中的行为。以20世纪4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乔治•隆巴德获得**个组织行为学博士,以及1945年**本组织行为学专门教材的产生为标志,组织行为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不同于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祖辈,今天的人们多数工作在企业、政府、医院等各式各样的组织里,工作大大超出了家庭的范围。因为组织的存在,可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比个人更有效率地完成某些任务。从结构与功能的视角来看,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标的正式结构,其特征是权利关系和一定程度的劳动分工。所以组织行为学研究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组织,如生产和服务型企业、学校、医院、教堂、军队、慈善机构以及**政府的代理机构中人的行为。
1.组织的特征和类型
(1)组织的特征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①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使赢利*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要提供**服务。目标决定了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②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机器、设备、品牌、技术等各种资源。
③结构。在组织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重要、*关键。组织需要科学地划分部门、划分层次,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义务、权力与利益。
④互动。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他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组织的类型
按照组织人员的多少,可将组织分成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根据组织目标的不同,则可以分为:
①营利组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工厂、商店、商业银行、饭店、矿山、公司等。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个人诊所、私立学校等组织已经成为营利组织。
②非营利组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国有医院、国有学校、各类社团、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既是营利组织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职能,为其他组织提供独特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