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管理(第3版)》:
3.1.3风险识别的特点
项目风险识别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全员性。项目风险的识别不只是项目经理或项目组个别人的工作,而是项目组全体成员参与并共同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个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都会有风险,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有各自的项目经历和项目风险管理经验。
(2)系统性。项目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决定了风险识别的全寿命性。即项目系统寿命周期过程中的风险都属于风险识别的范围。
(3)动态性。风险识别并不是一次性的,在项目计划、实施甚至收尾阶段都要进行风险识别。根据项目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以及项目范围的变化情况适时、定期进行项目风险识别是非��必要和重要的。因此风险识别在项目开始、每个项目阶段中间、主要范围变更批准之前进行。它必须贯穿于项目全过程。
(4)信息性。风险识别需要做许多基础性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收集相关的项目信息。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动态性决定了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性,项目风险识别具有信息依赖性。
(5)综合性。风险识别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除了在人员参与上、信息收集上和范围上具有综合性特点外,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也具有综合性,即风险识别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各种风险识别的技术和工具。
3.1.4风险识别的依据
项目风险识别主要依据环境、项目范围说明书、风险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等因素进行,具体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项目规划、风险种类、历史资料、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等。
1.风险管理规划
项目风险管理规划是规划和设计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它定义了项目组织及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及方式,指导项目组织如何选择风险管理方法。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针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制定如何组织和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风险应对及风险监控的规划。从项目风险管理规划中可以确定:
(1)风险识别的范围:
(2)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
(3)项目组成员在项目风险识别中的分工和责任分配:
(4)**调查的项目相关方;
(5)项目组在识别风险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方法及其规范;
(6)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何时由谁进行哪些风险重新识别;
(7)风险识别结果的形式、信息通报和处理程序。
因此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是项目组进行风险识别的首要依据。
2.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中的项目目标、任务、范围、进度计划、费用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计划及项目承包商、业主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期望值等都是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3.历史资料
项目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历史资料。即从本项目或其他相关项目的档案文件中、从公共信息渠道中获取对本项目有借鉴作用的风险信息。
以前做过的,同本项目类似的项目及其经验教训对于识别本项目的风险非常有用。项目管理人员可以翻阅过去项目的档案,向曾参与该项目的有关各方征集有关资料,这些人手头保存的档案中常常有详细的记录,记载着一些事故的来龙去脉,这对本项目的风险识别极有帮助。任何可能显示潜在问题的资料都可用于风险的识别,这些资料包括:工程系统的文件记录、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计划或工作分解结构的分解、进度计划、文件规定、文件记录的事件教训、假想分析、产业分析或研究、技术绩效测评计划或分析、模型(影响图)、决策驱动者、专家判断、估计成本底线等。
4.风险种类
风险种类指那些可能对项目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风险源。一般的风险类型有技术风险、质量风险、过程风险、管理风险、组织风险、市场风险及法律法规变更等。项目的风险种类应能反映出项目所在行业及应用领域的特征,掌握了各风险种类的特征规律,也就掌握了风险辨识的钥匙。
5.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等项目计划和规划性文件一般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条件下估计或预测出来的。这些前提和假设在项目实施期间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因此,项目的前提和假设之中隐藏着风险。
项目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受到内外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因素都是项目活动主体无法控制的,这些构成了项目的制约因素,是项目管理人员所不能控制的,这些制约因素中隐藏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