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富论-西方经济学圣经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富论-西方经济学圣经

  • 作者:(英)斯密 莫里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35647
  •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 页数:428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对中国社会影响*大的经济学著作! 政治精英、商界**、经济学爱好者案头**书!
    《国富论:西方经济学圣经》自1776年出版以来,全世界的学术界都赫然为之所动,甚至于各国的***们,都相率奉之为圭臬。人们以“一鸣惊人
    ”来形容它的出版,世界上每个经济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

    财富从何处来?又根据什么在人群中自发分配?《国富论》为你全面解读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该书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的惊世之作,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综合在一起的书,是一部在任何时代都被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经济学巨著。

    亚当·斯密有着强大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他对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取其所有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国富论》不是为图书馆馆藏而写的,而是对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身处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同的人读《国
    文章节选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正如交换能力引起劳动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如果市场太小,就没有谁会完全投身于一种专门的职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来随意换得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
    有些种类的产业,哪怕低级,也只能在大城市而非别处进行。例如一个搬运工在城市之外就找不到工作供给自己衣食。对他来说,一个村庄过于狭小;即使是集市也很少大到让他维持稳定的职业。在那些散布在苏格兰高地荒凉地带的**住宅或非常小的村落中,每一个农民必得为他和其家庭屠宰牲畜、烤面包和酿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能找到一个铁匠、木匠或���水匠,在20英里以内,更难找到另一个同行。离他们*近的人家也必须到8英里或10英里之外。农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干大量的零活。在人口较多的**,他们可以叫那些工匠来帮忙。乡村工人几乎到处都要干大体上使用同一种材料的所有不同行业。一个乡村的木匠要做以木材为原料的每一种工作;一个乡村铁匠要做以铁为原料的每一种工作。前者不仅是木匠,他还是细木工、家具制造人、雕刻工、车轮制造者、耕犁制造者以及手推车和四轮马车的制造者。后者的行业更加多种多样。比如,在位于苏格兰高地的穷乡僻壤没有制钉这一行业。专业制钉工人每天能造1000枚铁钉,一年工作300天,按照这种速度,他每年能造30万枚铁钉。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售出1000枚铁钉,即全年中**的工作量。
    水运为每一种行业开辟了陆运无法单独完成的更加广大的市场。因此,在海岸和在通航河道的两岸,各种产业开始自然而然地分工并不断得到改进。但是常常要等待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些改进才能推广到一国的内地。一部由2个人驾驭、8匹马拉的宽轮运货马车,在大约6个星期之后才能在伦敦和爱丁堡之间来回运送将近4吨货物。大约在同一时间内,一艘由6人或8人驾驶的轮船却可以在伦敦和利斯两个港口间来回运送200吨货物。可见,借助水运,在同一时间内,6个或8个人可以在伦敦和爱丁堡之间来回运送由100人驾驭、400匹马拉动的20部宽轮运货马车所能运送的同样多的货物。因此,用伦敦至爱丁堡*廉价的陆运所能运输的200吨货物就要开支100个人3个星期的生活费,以及与这种生活费大体相等的400匹马和50部大车的损耗费。而水路运载的同一数量的货物,却只需开支6个或8个人的生活费、一艘载重200吨船只的损耗以及陆运和海运保险之间的差额。所以,如果两地间只有陆运没有水运,那么除了那些重量不大而价格很高的货物,其他的货物便不能由一地运至另一地了。受其制约,两地间的商业就会只存在有水运的情况下的一小部分,而这两地对彼此产业发展提供的便利也就只是如今的一小部分,而世界各地之间就不可能有多少商业存在,甚或根本没有。在伦敦与加尔各答之间,什么货物才能负担得起陆地运输的开支?即使有,又如何使其**通过众多野蛮领域?可是,这两个都市现在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贸易,相互提供市场,并可大大促进彼此的产业发展。
    所以,由于水运的好处巨大,工艺和产业的改良都在水运便利的地方开始就是很自然的了。这种改良总要隔很久才能普及到内地。由于离河海太远,在很长时间内,内地只能在邻近地方销售其大部分产品,而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在长时问内,该国的市场范围必定也只能和邻近地域的财富与人口相称,其改良也总落后于临海、临河的**和地区。我们在北美殖民地所开发的大种植园都沿着海岸和河岸延伸,很少扩展到离海岸或通航河道很远的地区。
    根据*详实的记载,*先开化的**就是那些地中海海湾各国。地中海是世界*大的内陆海,没有潮汐,如果没有风则波澜不兴,再加上岛屿众多,离岸很近,对于世界早期航海事业极为有利。那时由于还不知道有指南针,人们不敢离开海岸太远,又由于造船技术还不高明,人们不敢在惊涛骇浪中航行。在古代,航海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长期被看作是*不可思议的、*危险的航行伟绩。就连当时以造船航海事业**的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也是过了许久才敢尝试。而在很长的时间里,也只有他们才敢做此尝试。
    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中,埃及的农业和制造业似乎都取得了重大开发与改良。北埃及的繁华地带都分布在尼罗河两岸数英里内。尼罗河在南埃及的部分发展成了无数大大小小、分布全境的支流;只要略加整修,这些支流不但可在境内各大都市,而且可在各重要村落甚至在村野农家之间形成便利的水上交通网。这种情形与**荷兰境内的莱茵河和麦斯河一样。如此广泛和便利的内陆航运正是埃及早期得以兴起的原因。
    在东印度的孟加拉各省和中国东部的某些省份,农业和制造业的改进的历史也非常古老,虽然其古老的程度没有得到我们这一世界中的人信赖的历史权威的证实。在孟加拉省,恒河以及其他几条巨大河流形成了大量可以航行的河道,像尼罗河在埃及那样。在中国东部各省分布着几条大河,它们的各个支流形成了一个交错的河道网,为内陆航行提供了比尼罗河、恒河,甚至比两者加在一起更为广阔的领域。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古埃及人、古印度人还是古中国人都不鼓励对外国的贸易,他们似乎全都从内陆航运获得其巨大财富。
    非洲内陆、黑海和里海以北遥远的亚洲地区,古代的塞西亚、现今的鞑靼和西伯利亚,一直都处于落后的未开化状态,现在还是这样。鞑靼海是不能通航的冰洋,虽然也有若干世界**大河流过鞑靼,却终因彼此距离很远而大大限制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欧洲有波罗的海与亚得里亚海;欧亚之间有地中海与黑海;亚洲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孟加拉及暹罗诸海湾,这些海湾把海运和河运连接起来。非洲没有这样的大内海,也没有大的港湾,境内诸大河又相隔太远,较大规模的内地航行很难实现。另外,一国虽有大河穿过,但支流很少,其下游和出海口又属他国,这也是它商业不能大规模盛行的原因,因为上游国能否到达海洋不是自己单独能决定的,而要受到下游国的限制。这就是多瑙河对于巴伐利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各国作用甚微的原因。如果这三个**的任何一国独自拥有该河流入黑海之前的流域,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
    目录
    **篇 论劳动生产力进步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人民之问自然分配的顺序
    **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造成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即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与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节 起因于用途本身的性N不平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本章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一个特殊部门的货币,或论维持国民资本的支出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财富的不同发展
    **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的阻碍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及其进步
    第四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的各种商品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节 论即便根据重商主义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 论即便根据其他原则,这种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论发现美洲和发现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航道给欧洲带来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作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的收入
    **章 论君主或**的开支
    **节 论国防开支
    第二节 论司法开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开支
    本章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节 专属于君主或**的资金或收入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附:道德情操论
    卷一 行为的合宜性
    **章 论合宜感
    **节 人性中的同情
    第二节 相互同情的愉悦
    第三节 同情与行为的适宜性
    第四节 社会关系影晌同情与适宜性的判断
    第五节 和蔼与尊贵的美德
    第二章 达到合宜性的各类激情的程度
    **节 源于身体的激情
    第二节 源自想象的激情
    第三节 令人生厌的激情
    第四节 友好的激情
    第五节 自私的激情
    第三章 顺境和逆境对行为和同情心的影响
    **节 同情者的感受远逊于当事人的感受
    第二节 对名利的追逐,大人物和平民百姓的差别
    第三节 趋炎附势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卷二 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章 认识优点与缺点
    **节 投桃报李与以恶报恶
    第二节 合乎情理的感激或怨恨的对象
    第三节 小结
    第四节 对优点、缺点的判断
    第二章 正义与仁慈
    **节 正义与仁慈的区别
    第二节 正义、懊悔与欣慰
    第三节 正义的作用
    第三章 命运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节 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 情感不规律性的根本原因
    卷三 自我评价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章 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 赞扬及值得赞扬的品质,谴责及理应谴责的品质
    第三章 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自我欺骗的天性及一般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 责任感是不是我们行为的**原则
    卷四 效用性对赞同感的作用
    **章 美感来源于效用性的表现
    第二章 效用的表现赋予品质和行为以美感并使之成为一种赞同原则
    卷五 道德赞许评价标准中风尚和习惯的作用
    **章 习惯和风尚对美与丑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道德情感受习惯和风尚的影响
    卷六与 美德有关的品质
    **章 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章 个人品质对他人幸福的影响
    **节 有关天性致使我们关心和注意他人的依据
    第二节 天性致使社群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节 普施众生及兼济天下的善行
    第三章 自我克制
    第四章 结论
    卷七 道德的学说
    **章 与美善品性相关联的深刻问题
    第二章 有关美德品性的各类学说
    **节 美善品性与合宜性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 美善品性与审慎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 美善品性与仁慈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四节 卓然超越的那些学说
    第三章 探讨赞许原理的学说
    **节 由自我保护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来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 理性情感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 由合宜情感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 不同学者以道德品性论述践行方式的原则
    编辑推荐语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国富论》被誉为“**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而亚当·斯密本人也赢得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美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