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宏观调控的艰难
历程和经验教训
一、曲折的道路,辉煌的成就
回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宏观调控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的简要回顾
宏观调控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之后从国外引入并正式提出的。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的生产、流通、定价,人财物的配置,基本上都按**计划进行,市场调节的比重很低,所以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但是,**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者调整也是非常频繁的。从1953年进入**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起伏。1953年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过热,当年经济增长15.6%;1954年进行调整,当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4.2%。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下半年经济再次出现明显的过热;1957年进行调整,开展了当时所说的“反冒进”。1958年提出了经济建设要“大跃进”和“超英赶美”等口号,全民大炼钢铁,当年经济增长21.3%,整个经济建设出现了**的过热,经济平衡严重失调。1959年本应进行调整,但由于当时对“左”的倾向造成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以及其他原因,却开展了反右倾斗争,继续坚持“大跃进”,加上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受到重大破坏,全国人民吃饭都成了问题,不少地区出现严重饥荒。1960年到1962年经济产出分别比上年下滑0.3%、27.3%和5.6%,经济从大起转为大落。1962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经济初步恢复到1960年的水平。商品零售价格从1963年到1972年几乎一直是负增长。从1966年开始的10年动乱,我国经济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些年内,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过程。当时,我们别无选择地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缺失,社会经济活动基本上完全由政府主导,**对经济的调整,也是通过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来实施的。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下,从1953—1977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8%,集中力量办成了许多大事,初步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各项事业都获得了较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