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经常说,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要适应新常态,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经济上的新常态呢?其实,在习总书记讲这一点之前的一段时间,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说不正常呢?因为当时受到国内经济的影响,接着又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等等。所以,为了防止自己的GDP下降,我们就采用了增加投资、放宽银根这样一些措施,这样就造成了GDP增长率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在9%、10%,甚至更高,这就属于不正常。如果要进入一个经济稳定的增长状态,GDP增速不一定要太高,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就行了。这就是所谓我们要转入常态。
要转入常态,按照中国当前的情况,在*近一段时间内,也许增长率在7%左右并不是太高,但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我们的关键在于调结构。如果经济增长质量不好,经济结构始终没有得到调整,那么不仅成本会越来越高,产品的销路也会越来越窄,而且可能错过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佳时机。所以,经济增长的质量比经济增长率本身更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对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还是我们大众来说,都应该保持平常心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平常心态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应该有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依靠自己的产品,依靠技术进步,就能够占领市场。动力主要就是靠创新。第二,对每家企业来说,要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比如,现在的新形势变化表现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实际上这意味着消费者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那么当前消费者的选择就是*重要的。如果摸不清这个新的变化,还跟过去一样,那么产品可能很快就会滞销,很快就会被别人赶上。第三,每家企业的管理都是有潜力的,营销也是有潜力的,市场是靠人来创造的。有了这个想法,管理就会有改进,营销就会有所变化,这样,我相信企业就处于常态了。企业不要求太高的增长率,而要求稳扎稳打,看准了市场,坚持自己的方向,自己努力就会有成果,这就是平常的心态。
在目前的情况下,GDP的增长率保持在7%,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前几年我们的GDP增长率都是在8%~9%的区间,其实在前几年的形势下,这个增长率是很合理的。*近,一些机构发布了关于中国GDP增幅的预测,大概都在7.5%左右,到明年可能会降到7%。我觉得就算是7%也是不低的,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仍然属于高增长。另外,一个**的GDP增长率有一度可能高,但时间不会持续太久。长时期来看,我们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7%甚至是6.5%~7%的增长,这是跟中国整个的变化相适应的。为什么?**,这个增长率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不低。第二,我们重在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本身是限制增长速度的,如果单纯为了增长速度,而把结构调整放到次要位置,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将来会后悔的。还有第三点,今后的发展并不是看产品数量,而是看产品质量。经济增长也是一样的,不是靠增长率,而是靠增长的质量,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把握住了。所以,今后十年之内增长率如能保持在6.5%~7%,我觉得挺好的。
另外一点,单纯追求高增长率,可能导致几个大问题。**,环境还能不能保护得那么好?如果环境的破坏程度加剧,那是不行的。第二,资源的消耗率怎么样?有些稀缺资源被拼命使用,比如土地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用完了怎么办?第三,与高增长率相适应,得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工队伍,还是靠原来的劳动力,能够适应这个制度创新、结构调整的长期目标吗?也不一定。所以,还要加快培养当前需要的熟练技术人才,长期来看,6.5%~7%的增长率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近大家看到,有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到投资的整体总量的下滑,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还是出台了相应的所谓“微刺激”的政策。不讲“微刺激”,改成“微调”可能更好一点,因为宏观经济调控*忌讳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左右摇摆,这对经济损害很大。所谓“微刺激”,实际上就是微调,而微调是可以的,宏观的**应该放在微调、预调上,不能大起大落。过去我们是吃过这个亏的,结果增长率是很高了,但产能过剩也来了,产品积压了,在市场上销不掉,然后又人为地制造一些销路,结果呢,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没解决。所以,我们要想把结构调整得更好,把产能过剩的现象压下去,我相信6.5%~7%的增长率是一个明智合理的选择。
在2009年和2010年,有大批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所以地方政府以及大型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欠了很多债务,以履行所谓的经济刺激政策。有人问了,现在因为所谓的“微刺激”或者说微调,地方企业或者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是否会加重?我的回答是,肯定会的。因为地方要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怎么还债,在借债的同时就必须考虑怎么还债,这就是实际存在的压力。有人不考虑怎么还,觉得问题不大,**给兜底了,但是现在想靠**兜底是不大可能了。地方发的债券有的是企业债券,但主要还是地方政府债券,那么地方政府还债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财源何在?假如是无效的增长,产能过剩,将来还债就有问题了。钱到手以后该怎么用,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成了第二个压力。**个压力是债务增多了,第二个压力是怎么还,用在什么地方才能还,地方政府要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事前的规划,把这笔钱当成是天上掉馅饼,*后是没有好处的。
*近大家都在谈地方债务,有一个数字是总量20万亿美元,就有很多人担忧,地方债务的这样一个规模,会不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经济发展。确实,地方债务的增加会带来新的压力,实际上不仅地方政府有压力,**政府也有压力。如果中国是联邦制**,**就不管地方财政了,地方政府该破产就破产,但是中国不是联邦制,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有压力。所以,**要帮助地方把好这个关。地方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花钱,钱都花到不需要的地方去了,那怎么行?发债券首先要考虑还债的路在哪里,所以地方的经济要调整,地方经济不调整,靠什么来还债?还有地方的人才培养,地方企业应该进一步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地方税收,这都是应该考虑的。
现在**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同时很多地方正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很多地方政府确实没有想到应该怎样来还他们的债。这就是一个大问题,要关注地方发债的审查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合适的规划,钱怎么用是不是有方案,怎么还,有没有保障。要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有两个念头要断掉。**个念头是,反正地方还有地,实在不行我就多卖地嘛。这是不对的,靠卖地来还债,对地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影响的。第二个念头是,哎呀,我不还的话,**政府也会兜底的,难道看着我破产?或者还有一个办法,到时候发新债还旧债嘛,无限期地拖嘛。这些观念都要改正。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地方的财政收入要用来有效发展经济,绝不可以是空谈,绝不能给地方以希望,说可以靠卖地来还债,靠发新债来还债,这些都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