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中国古代史(上)
**节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一)知识要点概括
1.一般认为,人类诞生地是非洲和亚洲南部。
2.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3.山顶洞人属于远古人类的新人阶段。
4.人类社会进入���明阶段是在晚期智人后期。
5.人工取火技术*早是由北京人、山顶洞人掌握的。
6.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原始人类是北京人。
7.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遗存*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北京人遗址。
8.按照人类体质形态进化的程度,可以把原始人类分为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早期智人)、新人阶段(晚期智人)。
9.原始社会人类使用的*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石器。
10.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手段是采集和渔猎。
11.在我国境内,时代*早的晚期直立人是蓝田猿人。
12.北京人摆脱了杂交的婚姻形态,进人了血缘家族时期。
13.古人阶段的原始人使用的复合工具有石球、绊兽索、飞石索等。
14.火的使用的*重要的意义是人类开始吃熟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
15.人类社会*早的组织形式是原始群。
(二)名词解释
1.原始群:原始群(约前170万-前10万年)是人类*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当时的人类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低,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弱,只有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才能生存,这样的群体就是原始群。原始群时期是旧石器时代前、中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人类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后期人类称为“早期智人”。
2.血缘家族:随着采集、狩猎经济的发展,劳动中出现了按年龄的分工,促使原始群不断分化。不同年龄的男女生活条件的差异引起不同的反应,人们的思维逐渐进步,杂交的婚姻形态逐渐被排除,发展为比较固定的血缘群团,这就是血缘家族。它实行同辈婚,同一辈的男女,既是兄弟姐妹又互为夫妻,这就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种家庭形态。
3.北京人: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发现,距今约70万-23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化石。北京人群居洞穴,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使用石器和骨器,已经会使用火。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北京人身体结构在不断地向早期智人方向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各部分进化不平衡的特征。他们已经摆脱了杂交的婚姻形态,进人到家庭发展史上的*初形态——血缘家族时期。
4.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1933-1934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中发现的一批人类化石,距今约1.8万年,是晚期智人的代表。化石表明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非常进步,脑容量达到1300-1500毫升,明显地代表了原始的黄种人。除了石器之外,山顶洞人大量采用木器、骨角器,其*具代表性的文化是骨针和鹿角棒,他们已经有了美的观念和初步的宗教意识。
二、氏族公社
(一)知识要点概括
1.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2.父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是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3.远古历史上的“野蛮时代”,即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是指新石器时代。
4.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有位于黄河中游的裴李岗文化。
5.位于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是河姆渡文化。
6.*早发明弓箭的原始人是山顶洞人。
7.我国开始制造铜器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8.仰韶文化的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9.母系氏族制度转变为父系氏族制度的时间大约是五千多年前。
10.母系氏族社会农业繁荣的标志是各类农具的出现。
11.原始人类**次改变了自然物性质的发明是制陶。
12.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被称为考古文化玉器之冠的是良渚文化的玉器。
13.中国文明起源期是仰韶时代后期和龙山时代。
14.原始精神文化达到**阶段的标志是文字、艺术和宗教的出现。
(二)名词解释
1.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遗址之一,位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马家窑文化是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区特点的文化,其时代稍晚于仰韶文化。
2.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阶段,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的基本社会组织。其成员使用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财产为全氏族公有。氏族首领由氏族成员推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过着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生活。氏族公社分为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3.青莲岗文化: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51年**发现于江苏淮安青莲岗,是江淮下游的父系氏族公社文化的代表,是良渚文化的基础。陶器以粗砂和泥制红陶为主,灰陶和黑陶次之。流行三足器和圈足器,石器有锛、斧、锄、刀、纺轮等。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但渔猎和采集仍占一定地位。
(三)简答题
1.简述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这个时期实行族外婚制,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初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社会经济主要有采集、渔猎、农业种植业和饲养业。
2.简述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这时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妇制过渡。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分裂成为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内部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妇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产生,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逐渐形成。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为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
3.简述父系氏族公社出现的原因。
答案要点父系氏族公社制度取代母系氏族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深刻的变革之一。生产力的提高促使农业和手工业分工进一步发展,在生活和劳动中男女所起的作用发生变化。以前的采集业和渔猎业逐渐发展成相对独立的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逐渐分离出来,社会分工使男女逐步向以上三个部分靠拢,产品出现了剩余。这种情况使得男子在生产劳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则在生产中逐渐退居于次要地位,更多地负担起繁杂的家务劳动。母系氏族公社制度的颠覆是女性被排斥在社会之外的结果,父权的建立是男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4.简述原始社会瓦解的原因。
答案要点(1)私有财产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里开始出现了富有家庭,他们把公有财产据为己有。
(2)贫富的分化。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发展,氏族首领利用职权占有了更多的财富而成为富人。比如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许多不同的墓葬就反映了当时贫富分化的情况。
(3)商品交换的出现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从而加速了原始社会的瓦解。
(4)**的形成。为了扩大财富和权势,氏族**驱使氏族成员对外进行掠夺战争,把战俘变为奴隶;一些穷苦的氏族成员也沦为奴隶。
(5)**的出现。氏族大会、氏族部落议事会议逐渐由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转变为**统治的机构;军队、监狱等成为常设的镇压组织。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形成,原始社会瓦解了。
三、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一)知识要点概括
1.我国史前时期两个关系密切的氏族部落是炎帝族和黄帝族。
2.夏、商、周三代被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3.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炎黄两个氏族部落发祥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5.在传说时代,教导人民制作耒耜、耕种庄稼的是神农氏。
6.中华民族制度文明发端于黄帝时期。
7.与黄帝、炎帝大战于逐鹿之野的东方夷族的首领是蚩尤。
8.在关于尧、舜的传说中,*重要的两件事是禅让和治水。
9.中国历史上传说实行“禅让制”的是黄帝、尧、舜、禹。
10.“禹传启,家天下”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1.华夏族取得了胜利,为黄帝部落在中原的盟主地位奠定了基础的战争是逐鹿之战。
12.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的传说源于我国南方部族。
13.大禹治水采用的方法是疏导。
14.黄帝、颛顼、帝喾所在的时代大致在仰韶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
15.尧、舜所在的时代大约在龙山时代。
16.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黄帝后来被尊奉为这个民族的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