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是权延赤撰写的一本毛泽东传记作品。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伟大人物,甚至曾被神话。权延赤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的是走下神坛之后的毛泽东。
上面三个译文中,“译文1”是在学生中常见到的译文,尤其是英语水平初级的学生,常常字对字的翻译。这个译文看似准确,实际上强调了动作“walking'’,表达的是正在“走着”离开神坛。其实作者并不强调是“走着”还是“跑着”,只是想表达不再是被神话的毛泽东。译文1模糊了作者的意图。“译文2”没有了“译文1”十足的动作意味,从语言的感觉上,已经好很多,因为直接使用了介词词组“away from”,这种译文常常是英语水平处于中级的学生的作品,但是“away”在这里表达离开,其实毛泽东不曾离开神坛,始终都是伟人,只是《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想讲述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因此,“译文3”mao zedong-man,not god很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句中使用了同位语,进行解释说明,逻辑清晰准确,这才是传神达意的译文。
[2]“请勿疲劳驾驶”是笔者在沈大高速路上看到的警示牌,上面配的英语译文是“译文1”“please don’t drive tiredly”。“译文l”当中,副词“tiredly”修饰动词"drive'’,语法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当时同行的一位美国朋友,看到之后笑着说,这话说的不对。我问她为什么,哪儿错了,她说语法没错,但是他们不这么说。他们的用法是“译文2""please don’t drive when tired”.
仔细分析一下,“疲劳驾驶”,表达的是在你身体出现疲劳状态下的驾驶,并不是要表达“平稳驾驶”或是“小心驾驶”。因此,如果简单地把“疲劳驾驶”翻译成“drivetiredly”,其中隐藏的逻辑关系没有表现出来,译文就有问题。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真正高明的译文似乎并不一定使用多复杂的词汇,同时单词量也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译文也不都是字对字的翻译。“maoze~ong-man,.not god'’和“please don’t drive when tired”使用的单词再简单不过了,效果却很好。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导致我们的译文出了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制约我们的障碍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克服吗?什么是好的译文?
其实,问题在于,英语和汉语是极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