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激励的力量
引入案例 鞋带松了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安东尼·罗宾指出,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潜能,你必须“给他们的油箱加油”。如何激励人,激发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何*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成为人们竞相关注和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组织激励?组织激励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什么是组织激励
人们参加工作是基于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如丰厚的报酬、住房、个人职业发展等,激励就是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和动机给予满足,引导他为组织目标而付出努力,为组织作出贡献。
所谓组织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成员的需要有高额的薪酬、优厚的福利、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2)组织激励的方式可以采取奖励和惩罚并举。对于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同时对那些不符合的行为进行惩罚。
(3)组织激励贯穿于组织成员工作的全过程,激励工作需要耐心。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需要事先对员工个人需要进行了解、把握他们的个性,控制他们的行为过程,评价他们行为结果。赫兹伯格曾经说过激励员工需要锲而不舍。
(4)组织激励过程中,信息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贯穿于组织激励工作的始末。有效的信息沟通直接影响着组织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组织激励工作的成本。
(5)组织激励的*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二、组织激励的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这说明管理中是否采取激励措施,其效率影响相差60%。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科学的激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吸引**的人才
当人力市场出现严峻竞争时,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是吸引人才*有效的手段。在许多组织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组织,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组织需要的人才。
(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大小,而且取决于激励的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激励的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感也越强,所得的工作效能也越高。反之,激励水平低,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动作效率也就越低。
(三)留住**人才
激励机制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增加了人才的跳槽成本,对人才的流动有一定**作用。
(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组织是由若干个员工组成,为了保证组织像部机器一样正常运行,需要管理者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与员工沟通,使他们感到平等和被尊重,满足员工受尊重和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需要,从而鼓舞士气,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终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组织激励的过程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人的需求或动机达到引导人的行为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行为强化过程。因此研究激励,先要了解人的行为过程。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动机性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和目标的。而这种动机又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有需求欲望,就会产生动机,有动机就会有行为。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造成人的身体或心理失去平衡而感到不舒服,进而激发个体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将导致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例如,饥饿时大脑会支配人去寻找食物,口渴时大脑会支配人去寻找水源。这种大脑指挥人去行动的心理过程就是动机。如果*终目标实现,则需要得以满足,紧张得以消除。在这里,行为是为消除不舒服和紧张而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当目标达到之后,原有的需求和动机也就消失了。还比如当一个下属做了一件自认为十分漂亮的事情后,他渴望得到上司或同事的赞赏、认可和肯定,这就是他渴望被上司激励的心理“动机”。这时,如果上司及时而得体地用表扬“激励”了他,他在今后的工作会更卖力,甚至做得更好,这就使他产生了努力工作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肯定会导致好的“结果”,*后达到下属和上司都“满意”的成效。
因此,一个激励过程就是人的需求满足过程,它以需要的产生开始,以需要得到满足而告终。如图1—1所示,它构成一个满足需要的过程。就组织而言,被激励的员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为缓解紧张他们会努力工作。紧张强度越大,努力的程度也就越高。如果这种努力能够成功地满足需要,紧张感将会减轻。但是,由于组织所感兴趣的是与工作有关的行为,所以,这种减轻紧张程度的努力必须是指向组织目标的。否则,虽然组织成员个体有了努力的行为,如果与组织利益是背道而驰,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例如,一些员工常常上班时间与朋友聊天以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努力”,但对组织来说毫无价值可言。
四、激励的五力模型
激励的五力模型是指驱动力、推力、压力、规范力及自我激励。
(一)驱动力
所谓驱动力就是通过激励激发员工的内在成就感、使命感等,使他发自内心来做一件事情。增强员工的驱动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让员工觉得自己被重视,是组织的一分子,可以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系统等;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采取长期雇佣制,稳定员工,增强员工的**感;举行换位思考的活动,鼓励每个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改善公司的建议,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记得员工的重大节日,比如可以在员工生日时赠送贺卡或者一些小礼物,还可以可以采取定期举行生日派对的形式,尊重每一位员工,让员工有“主人翁”精神。
(二)推动力
对组织大部分员工来说他行为动机的出发点就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工资和福利是首要考虑的。一个员工的忠诚度和他拿多少钱有直接关系。管理者可以据此设计一些比工资和奖金更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推动力,加强对员工的激励。比如员工可以把存在公司的钱借给公司用,公司反过来再给员工一个很好的利息回报,这样就把员工跟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了。这样不仅增加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对公司也很有好处。员工*关心的物质上的激励就是他自己的薪水,可以根据绩效考评作出加薪或者不加薪的决定。
案例:投其所好,才能真正凸显激励的效果
大多数高科技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样才能把技术人才留在岗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激励措施。早期,微软公司把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推上了管理者的岗位。在职能部门里,典型的晋升途径是:新员工指导教师、组长某个功能领域的经理职能领域的主管。这一政策的结果使得微软形成了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管理**。
对那些只想升到本专业*高位置而又不必承担管理责任的开发员、测试员和程序员。微软的做法是建立正规的“技术升迁”途径,对那些**的技术人员,给予他们相当于一般管理者的薪酬。
微软允许合格技术人员到其他专业部门里寻求新的挑战,**的技术员工通过合理的流动,不至于在同一工作中精疲力竭,同时也能够使得产品组和专业部门从不同背景和视角的人员加入中获得新的发展。
另外,微软普遍运用一个激励技术员工的方法是送他们参加职业软件工程会议,还主办大量的室内研讨会和研习班,让微软人更多地了解该行业其他地方和其他公司*新的观念、工具及其技术。
正是由于微软公司建立了一套适合人才自身发展的组织和机制,才吸引进来了为数众多的**人才,才使微软公司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奖励员工就要给员工感兴趣的东西,员工的感受和激励的效果才是*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