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知识社会
1.1 知识的认识源流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强调教化。在《论语·为政》中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人在求知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但是没有指出知识的起源问题。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这说明,孔子认为知识有两个源头:“生而知”、“学而知”。南宋朱熹在《近思录》中更具体指出,尧、舜是“生而知之者”,汤、武是“学而知之者”。
也有反对这种“主观知识论”论调的,如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个看法颇接近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论”,即人之初心灵犹如_张白纸,后天经验才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与此相反,笛卡儿认为人一出生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存在着一些天赋的观念,后天的学习与天赋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才形成知识。
法国孔德的知识理论注重知识的发展秩序,认为知识的发展由抽象到具体,从数学开始,*高知识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从社会实践中来,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无论什么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才是正确可靠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