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编基础心理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编基础心理学

  • 作者:李小平
  •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14211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56
  • 定价:¥34.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心理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新作,具体内容涉及心理科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感知觉与注意、学习与记忆、语言与思维等认知过程,动机与情绪,以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等。书中介绍了心理科学近年来的新进展以及所积累的新知识,并就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为人们了解当代心理科学的整体概貌提供了有价值的学习和阅读材料。
    文章节选
    第三章 注意
    **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里所讲的注意的对象既包括外部世界的物体或现象,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心理或行为。
    注意的指向,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每一瞬间都有许多事物作用于我们,但由于感官功能的局限,我们的心理活动并不能同时反映它们,而是有选择地指向特定的对象。例如,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其注意力首先要指向老师的教学活动,而不能指向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对象。但要能在意识中真正反映一个对象,仅将我们的感官指向对象是不够的。如果把指向比作“入耳”的话,那么集中就是“入脑”,也就是说,我们要反映一个对象不仅要感知到它,而且还要“意识”到它。
    注意的集中,是指心理活动聚焦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多余的活动。如聚精会神地听课、全神贯注地阅读等,都是注意“集中,’的体现。注意的集中就像舞台的聚光灯一样,聚光灯照到哪里,哪里的人物、景物就非常清晰,观众就能看得非常清楚,而没照到的地方,尽管存在于舞台之上,却很难被清楚地看到。同样,当我们将心理活动集中于某样事物,也就是将“意识之光”集中在该事物上面,这时注意的对象就在我们心里变得非常清晰,而其他事物就不被反映或反映得不清晰。
    不过,与探照灯不同的是,注意不仅可以照外部的对象,也可以照我们自身,即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当我们“倾听内部的声音”、当我们每日“三省吾身”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注意我们的内心。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断的思维中的一种的占有。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集中。它意指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他事物。”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对象就能够得到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
    ……
    目录
    **章 导论
    **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
    三、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的源流
    二、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四、现代心理学的门类
    五、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应用
    一、心理学应用的一般步骤
    二、心理学在教育与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节 心理的种系发生
    一、心理的起源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三、人类心理的产生
    第二节 个体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三、个体实践因素
    第三节 意识
    一、意识、自我意识和无意识
    二、意识的功能
    【附录】意识与心理
    第三章 注意
    **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二、注意的紧张度
    三、注意的稳定性
    四、注意的分配
    五、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二、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三、利用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四、注意品质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各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与课堂教学
    【附录】注意的*佳状态
    第四章 感知觉
    **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感受性及其变化
    一、感受性及其测量
    二、感受性的变化
    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组织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四节 常见的感知现象
    一、色盲与色弱
    二、暗适应
    三、错觉
    四、听觉告警
    【附录】视敏度
    第五章 记忆
    **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类型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
    第二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概念
    二、感觉记忆的发现
    三、感觉记忆的特征
    第三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概念
    二、短时记忆的发现
    三、短时记忆的特征
    第四节 长时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概念
    二、长时记忆的习得
    三、长时记忆的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提取
    五、长时记忆的遗忘
    第五节 记忆在学习中的应用
    一、感觉记忆重在集中注意
    二、短时记忆充分运用组块和复述
    三、长时记忆的多种策略
    【附录】记忆也会“说谎”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心智操作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述
    二、想象的种类
    三、想象的品质及其培养
    第七章 情绪
    **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概念
    二、情绪的变化
    三、情绪的功能
    四、情绪与文化
    五、情绪与认知
    第二节 情绪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
    二、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三、与自我有关的情绪
    四、情绪状态
    五、情绪与情感
    第三节 情绪与个体发展
    一、情绪与身体健康
    二、情绪与人际交往
    三、情绪与学习
    第四节 常见情绪问题分析与健康情绪培养
    一、常见情绪问题分析
    二、健康情绪的培养——兼谈情商
    第八章 需要和动机
    **节 需 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
    三、重要的需要理论
    第二节 动 机
    一、动机的概念
    二、动机与行为效率
    三、动机的种类
    四、成就动机
    五、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第三节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附录】运用动机理论来改善教学和学习
    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
    **节 智力概述
    一、智力的概念
    二、智力研究的新理论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概述
    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第三节 智力开发
    一、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智力开发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十章 人格
    **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
    二、性格
    三、人格、气质与性格
    第三节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第四节 人格评估
    一、自陈量表法
    二、投射测验
    三、谈话法
    四、自然实验法
    【附录】“大五”人格因素模型
    第十一章 学与教的心理
    **节 学习心理
    一、学习心理概述
    二、学习的主要理论
    三、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第二节 教学心理
    一、教学心理概述
    二、教学心理的主要理论
    三、教学设计与策略
    四、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
    第三节 课堂管理心理
    一、课堂气氛的创设
    二、课堂纪律的维持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心理
    **节 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概述
    二、师生交往
    三、交往能力的培养与交往障碍分析
    第二节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师生关系
    第三节 学校群体心理
    一、群体与群体规范
    二、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
    第十三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
    **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情绪障碍
    二、行为障碍
    三、人际交往障碍
    四、人格障碍
    五、学习障碍
    六、心身疾病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教育
    一、心理教育的目标
    二、心理教育的形式
    三、心理教育的内容
    四、心理教育的方法
    【附录】迈好青春**步:初中阶段心理教育主题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