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与幸福相关的科学/陆小娅,《中国青年报》
医学?当然。但身体健壮的人不一定就感到幸福。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所有真正热爱科学而非仅仅把它视为“饭碗”的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幸福。可惜的是,“真正热爱”的人,永远不会是一个大比例数。
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它们涉及公平、正义、权利等等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当然与幸福有关。但这些学问对个人而言,影响还是间接的。
也许,和个人幸福关系*密切的学问就是心理学了。
心理学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心理家们说,他们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听上去有点玄,不是吗?还是举个例子吧。
人人皆知美国曾经存在着种族隔离。在改变这一状况的历史进程中,心理学家也发挥了作用。肯尼思·克拉克,在美国*高法院作证时报告了他对一群黑人儿童进行的研��,表明种族隔离对黑人儿童造成了严**理伤害。*终,*高法院判定将黑人和白人儿童分隔在不同学校就读是非法的。
这个例子来自《心理学与生活》,一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科书。这本比砖头还大的教科书价钱不菲,88元,但我已经买了三本送给在大学教心理学的朋友,因为我觉得我们太缺少好的教科书了。
什么是“好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说,他们的目标是“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他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当今心理学的*新的、*准确的、*能被理解的论述”。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可是不低。我不知道中国教师写教科书时是否心里想着学生,是否敢如此“高标准、严要求”,是否肯在结构、体例上下那么大的功夫创新。
套句中国的老话“功夫不负苦心人”,我想他们的目标是达到了。《心理学与生活》已经出了16版,成了普通心理学的经典教科书,而且也成为普通人了解心理学的极好读物。
我非常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让心理学从象牙塔来到你的身边。看看这些题目吧:“生活经历如何影响你的脑?”“闲着棒子,宠坏了孩子?”“记忆研究怎样帮助你准备考试?”“你的人格会影响你的健康吗?”“群体如何影响决策?”“人们为什么要加入教派团体?”———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还有“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它们好似一团香饵,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地。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请带上一个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学习这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吧,相信你会满载而归。 相关购买:《心理学与我们》——继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重磅推出
相关购买:津巴多又一力作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相关购买:津巴多扛鼎之作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品牌图书
★世界多所大学心理学系指定教材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人处世,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
这是一本**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品牌书、被美国ETS**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