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病理学(第6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病理学(第6版)

  • 作者:李玉林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58339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444
  • 定价:¥6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第六轮规划教材之一。第6版在原有基础上突出了病理学在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在继承和保持传统体系的同时,力求反映学科新进展、跟踪前沿;在章节安排、内容取舍、彩图使用、版式设计及封面、目录、索引、用纸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尝试和探索,力争与国际同类教材接轨。
    文章节选
    四、病理学的发展
    人类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自其诞生之日起始终与疾病共存,这从考古学家挖掘的具有病变的史前人类的骨骼化石上可找到足够的证据。当然这仅仅是肉眼所见到的形态变化。直到1761年意大利Padua大学的Margani(1682~1771)医生通过700多例尸体解剖,并详细记录了病变器官的肉眼变化之后,认为不同的疾病是由相应器官的形态改变引起的,由此提出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的概念。在1个世纪之后的19 世纪中叶,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可以应用光学显微镜来研究正常和病变细胞的形态变化。于是,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1821~1902)创立了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其巨著在1858年出版,直到今天其理论和技术仍在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此后,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探索,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今天的病理学学科体系,如用肉眼观察病变器官的大体变化,被称为大体所见或解剖病理学(anatomical pathology);借助于显微镜所进行的组织学或细胞学研究,被称为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或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病变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被称为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近30余年来,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的进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又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病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又使病理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etic pathology)和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pathology)等,使得对疾病的研究不仅从器官、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而且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使形态学观察结果从定位、定性走向定量,更具客观性、重复性和**性。不仅如此,对疾病的观察和研究也从个体向群体和社会发展,并且和环境结合,出现了地理病理学、社会病理学等新的分支。这些发展大大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为许多疾病的**开辟了光明的前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病理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国的现代病理学始建于20世纪初。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病理学家如徐诵明、胡正详、梁伯强、谷镜汧、侯宝璋、林振纲、秦光煜、江晴芬、李佩林、吴在东、杨述祖、杨简、刘永等为我国病理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功勋**。在教学方面,他们从无到有地编著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病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并不断修订和完善,使病理学教学有所依据和更加规范化;在病理诊断方面,他们���力推进尸体剖验、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的开展,并确立了病理学在临床医学的地位;在科研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对长期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恶性**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多种形式,为我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病理学工作者,其中不少已成为我国病理学界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为我国病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是幅员广阔、人口和民族众多的大国,在疾病谱和疾病的种类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开展好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的研究,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处理好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使二者加强联系,相得益彰。同时要打破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密切关注相邻新兴学科的发展,学习和吸取它们的先进成果,来创造性地丰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病理学研究的某些领域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当代病理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
    (李玉林)
    目录
    绪论
    **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 细胞凋亡
    第四节 细胞老化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节 再生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节 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第六节 水肿
    第四章 炎症
    **节 炎症概述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三节 慢性炎症
    第五章 **
    **节 **的概念
    第二节 **的形态
    第三节 **的分化与异型性
    第四节 **的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 **的生长和扩散
    第六节 **的分组和分期
    第七节 **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良性**与恶性**的区别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 **发生的分子基础
    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
    第十二节 遗传与**
    第十三节 **免疫
    第十四节 常见**举例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高血压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第七节 心肌病和心肌炎
    第八节 心包炎和心脏**
    第九节 周围血管病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节 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三节 肺炎埃沉着症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
    第七节 胸膜疾病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传染病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第十七章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英中文索引
    编辑推荐语
    本书适用于国内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各专业和口腔、卫生、医学检验、法医、护理、影像等专业的五年制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七年制学生、病理医生和进修生的参考书。
    本书与第五版相比有如下特点:**,跟踪前沿,反映进展:如依据对干细胞的*新认识,对传统再生及其分类的概念做了必要的修改,并增加了人工干预下的组织再生等内容;把SARS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病理学所见写进了本教材;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外基质的作用等内容均为该领域*新进展。第二,遵循规律,调整结构:①在绪论中突出了病理学在整个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的特殊而极其重要地位;②将原在绪论中简单介绍的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写成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章,放在各论之后,所介绍的内容均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更具实用性;③将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性免疫性疾病及器官和骨髓移植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在各论中列出,这样既避免了与免疫学教材的重复,又丰富了病理学各论的内容。第三,突出特点,重在创新:去掉了五版一贯制的大部老图、全力筛选大体和镜下照片248幅,精心绘制彩色模式图和线条图总共60幅,均随文做图;为便于进一步学习和迅速查找某部分内容或某一概念,每章末尾附5条左右的参考文献,全书末尾附英中文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