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1(2023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1(2023版)

  • 作者:艾公子著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5108076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384
  • 定价:¥6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1》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中国史读物。 很多书读着上瘾,本书不但读着上瘾,读完还特别过瘾,像地道的二锅头,后劲大启发也大。 很多历史书很通俗,本书通而不俗。轻快俏皮的语言下面藏着一颗严谨的心,所有论述有料有据;紧张刺激的故事下面藏着历史的沉重意义,以及对人性以及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寻。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获得智慧,获得明心见性的认知,获得心灵的无上自由。 本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向此方向努力。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悲情,有不被理解的怪异,有会心一笑的诙谐。有如阳明先生洞穿古今的机锋,也有如李贽引刀成一快的从容。通过这本书的文字,让我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你会听到那穿越了历史长河的悲鸣与长啸,你会听到人性至深的纠结与通透,你会听到生命之花于午夜轻然飘坠的声响,你会听到原本在你心里、在你认知深处的欢欣与感悟。 本书用“讲故事”的技艺,以让人欲罢不能的方式,重新讲述那一个个人物、一起起事件、一个个历史瞬间。
    文章节选
    金圣叹:大明*后一个狂士,死于顺治十八年 顺治十七年(1660),二月。一个叫“三耳生”的人,突然找到徐增,说:“我要见金圣叹先生。”
    徐增是金圣叹的好友。当时,妖魔化金圣叹的声音很多,来人不会也是一个“思想打手”吧?于是问他:“你这么急切要见圣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三耳生说:“我见世之贬圣叹者,不但欲杀之,而必使之入十八地之下而后已;间又见称圣叹者,若��形容之不尽,而非推之到三十三天之上而不快。夫一人能使人极其赞、极其贬,必非常人也!”
    原来,是一个对金圣叹的传说感到好奇的人。
    徐增本人也曾对金圣叹由憎恶转为敬仰,忆起当年,就喃喃地讲起往事——我呀,*初跟着人家骂,骂金圣叹是妖魔,骂了许多年。后来,见了金圣叹,才知道他不是妖,不是魔,这才开始替他在世人面前辩解。朋友听到我开始说金圣叹的好话,纷纷与我绝交,说我着魔了,没救了。
    在这个世界上,你认谁作偶像都没关系,但认金圣叹作偶像,是需要勇气的。
    所以,朋友,你还敢追金圣叹吗?
    1
    金圣叹是个鬼才。即便在他的家乡——人才济济的苏州,他也是永远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他出生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一个略显尴尬的年代。此时,他的同乡前辈唐伯虎等“江南四大才子”已经故去数十年,晚明风流,凋零近半。
    这是一个政治比文化吃香的年代。江南士人抱团结社,不是为了风流耍酷,而是为了权斗党争。
    金圣叹 20岁的时候,看到了魏忠贤的垮台,也看到了东林党人的雄赳赳气昂昂。但他似乎对眼前的政治大事件无感。20岁的他,选择了一条诡异的职业道路——扶乩,开始做降神附体、神鬼沟通的工作。
    几年之后,金圣叹凭借这项特殊本领,已经打进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圈。东林党的一些**和成员,比如钱谦益、姚希孟等红人,都曾请他到家中扶乩降神。
    时人记载,金圣叹声称慈月宫陈夫人附灵于他,他因而能通神灵、知宿因。他在扶乩过程中,“无意识”写下的诗文“长篇大章,滔滔汩汩”,连有道行、有地位的士人大佬看了都很佩服,对他的这一套神神鬼鬼深信不疑。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金圣叹的出名是因为评点《水浒传》等“才子书”,但他在晚明的名气,更主要是源于他的灵媒身份。
    28岁那年,他给当时执文坛牛耳的钱谦益举行扶乩降神仪式,通过附在他身上的天台泐法师,彻底征服了钱谦益。
    金圣叹为钱谦益示因缘,是有附加条件的。他请求钱谦益为他“作传一首,以耀于世”。事后,钱谦益很诚恳地照做了。
    通过钱谦益的诗文,主流文化圈都知道了金采(金圣叹原名)这个人。
    视科举如儿戏,因而在科举路上毫无成就的金圣叹,却以这种方式博得大名。他的思维确实异于常人。
    很多人说金圣叹的灵异附体体验,是他凭借个人文学才华的一种装神弄鬼。这种事,的确不好评价。只能说是老天爷给他赏饭,一般人吃不来。
    当时,另一位江南名士叶绍袁,也曾多次把金圣叹请到家中扶乩。1634年左右,叶绍袁向附体在金圣叹身上的泐法师问到对时局的预测。泐法师说:流贼必不渡江,苏州兵火,十年之后,必不能免。
    11年后,即顺治二年(1645年),病中的叶绍袁想起泐法师的预言一一应验,不觉心惊。
    2
    胡适说,金圣叹是17世纪的一个大怪杰。
    他的怪,怪在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金圣叹早年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而每次去,都不好好发挥,都是抱着做“张铁生”的心态去的。清人笔记说他,“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所以,每考一次,就被除名一次。他倒也有耐性,换个名字,再来一次。视人生出路,如同游戏。
    很多人据此称赞金圣叹的反叛精神,但是你反叛一次也就够了,反叛这么多次,不嫌无聊吗?
    如果真的痛绝于仕途功名,那就彻底做个悠游林泉的读书人,为何还要参加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呢?
    只有一种解释:他确实无意于科举功名,但却想成名,想走捷径,所以屡屡以科考上的特立独行之举来引起时人的瞩目。
    就像他一度热衷扶乩降神,也是如此。在钱谦益作文写诗“称颂”他之后,金圣叹逐渐退出了扶乩的行当。反过来说,他当初进入这个行当,或许只是图名。
    金圣叹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后来追忆早年志向,说儿时自负大才,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总是觉得“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才,只我一人独沉屈”。
    有才能却不见用,这是任何时代一个读书人*大的悲哀。金圣叹对此尤其敏感。他在《西厢记》张生唱“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一句后,批道:“哀哉此言,普天下万万世才子同声一哭!”
    可见,对于时运不济的怨艾,他是感同身受的。这种“自负”和“沉屈”的感慨,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后一次游戏科举考场被除名后,金圣叹曾笑着对人说:“**可还我自由身!”
    人家就问他,什么是“自由身”?
    他炫技式地解释说,“酒边多见自由身”,这是张籍说的;“忙闲皆是自由身”,这是司空图说的;“世间难得自由身”,罗隐说的;“无荣无辱自由身”,寇准说的;“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朱熹说的。
    展示完他搜索引擎般强大的记忆力后,他不再做进一步的解释。
    但从他特意检索出来的这些诗句,我们大致也可以拼贴出他心目中的“自由身”,其实就是一个无拘无束、无荣无辱、诗酒自娱、珍惜自由的人。
    说到底,金圣叹是有圣人情结的。他虽然推崇,却不想学陶渊明做个隐者,否则他就没必要做出那么多带有表演性质的、吸引舆论关注的举动,他也不会因为有才不见用而深感郁闷沉屈。
    他原本可以过得更简单,更快乐,而不仅只是在文字里意淫“不亦快哉”的种种快感。
    3
    金圣叹的悲剧,在于生不逢时。不甘心空抱才华而无所用于世,又不愿意为了博取功名而放弃底线,牺牲自由,*终只好牺牲了自己大半生的好心情。
    他要是早生一百年,赶上晚明嬉笑怒骂、歌哭无端,人皆不以为意的时代,或许仍是一个落魄的才子,但至少不用活得那么辛苦。
    偏偏他生活在朝代鼎革之际,政治、民族矛盾取代个性解放的潮流,成为社会的风向标。金圣叹的江南才子气质,一下子就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
    时代挤压了才子的生存空间,金圣叹感觉到疼痛,终其一生,却可能连痛在哪里都不知道。
    他一生孤高傲世,放言无忌,到头来落落寡欢,成为时人眼中的妖魔鬼怪。
    他还在世的时候,同郡的名士归庄就曾公开说,看了他的书,听到他的所作所为,恨不得将他掐死。归庄有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对“哭庙案”中被害的17名文人表示哀悼,但独独对金圣叹之死拍手称快。
    尤侗,一个暗自以金圣叹为模仿对象的才子,在公开场合却不断诋毁他,骂他“狂放不羁”。他显然更懂得与时代妥协。
    更多人站出来,骂他“迂”,笑他“愚”,甚至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一个人的思想若与时代错位,领先时代愈多,所受痛苦就愈烈。
    在时人看来,金圣叹的罪大恶极是为《水浒传》《西厢记》等诲淫诲盗的“邪书”唱赞歌。他们编排段子,说施耐庵写《水浒传》,导致子孙三世皆哑,金圣叹评《西厢记》,导致人头落地,这都是报应啊。
    其实,金圣叹的个性,很多是跟前辈李贽学的。他对《水浒传》《西厢记》等通俗文学的推崇,也是延续了冯梦龙等人的识见。但他生前死后所受到的毁谤,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前辈少。
    金圣叹多次无奈地说:“我辈一开口,便疑谤自兴。”只要我一说话,甭管说啥,人家就先诽谤一通;只要我的书一出来,甭管写啥,人家也是一番痛毁。
    从这一点看,明末清初的思想氛围,较之前反而有了不小的退步。
    只有少数人,比如徐增,才透过金圣叹坚硬的躯壳,看到了他的可爱与温情。
    在徐增的眼里,金圣叹有着随和的性格,可爱的脾气。他说:“圣叹无我与人,相与则辄如其人。如遇酒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猿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士则鹤气冲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辩士则珠玉随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娑,遇孩赤则啼笑宛然。”
    这样的金圣叹,很会与人打交道,也很能融入、顺从别人的爱好与个性。与他在书中展示出来的离经叛道,判若两人。
    难怪徐增说金圣叹是“魔”的话,那他愿意为他“着魔”。
    4
    朱光潜说,豁达者在悲剧中参透人生世相,他的诙谐出于至性深情,所以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
    金圣叹给人的幽默感,临死前都不忘调侃狱卒的幽默感,在这个时代往往被理解成了骨气与勇气,但有多少人懂得,这仅仅是他骨子里的沉痛。
    历史,终究没有给予金圣叹大展宏图的机会。
    在他37岁壮年之时,大明亡了。
    很多人来不及准备,就要站队。有的人,比如顾炎武、归庄,至死不与清人合作;而有的人,迅速变换头脸,迎接新主,甚至不惜坑杀同胞,献上投名状。
    不管是否愿意,金圣叹也要做出选择。
    他在明朝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除了有点儿名气,其他一概全无。而这名气,一大半还是骂名。
    但他还是守住了一个读书人的底线,未曾因为现实的不如意而猴急猴急地投奔新主。相反,他对战争感到厌恶,因为战争的残暴而对清人缺少好感。
    他在评论唐人郑谷的诗时说,“我读此言,而不觉深悲国破家亡又未得死之人,真不知其何以为活也”。又评吴融的诗句“咸阳久已变荒原”时说,“所谓劫火终讫,乾坤洞然,虽复以四大海水为眼泪,已不能尽哭”。
    一个自负的文学评论家,时常带着哭腔,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感受。
    在满目兵戈之际,他的小外甥降生了。他写诗说:“造物真轻忽,翻欢作泪零。”本当欢喜的事,反而悲哀落泪,那是多么沉痛的岁月。
    清人入关这段岁月,显然是他很不好的记忆。他后来说,他的记忆中只有少年和老年的时光,壮年这一段,好像遗失了,不知道丢在哪里,想找都找不回来。
    他**的一次失态,是在死前一年。顺治十七年(1660)二月,朋友邵点从北京给他带来一个消息,告诉他,顺治皇帝读到他的文章,嘱咐词臣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53岁的金圣叹登时失态,向北望空而拜,叩头谢恩。
    紧接着文思如泉涌,写下了《春感八首》,甚为得意地自夸:“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他甚至在诗中幻想,自己去做吕尚、诸葛亮那样身系**安危的贤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很多人因为金圣叹的这次狂喜,说他丑态毕露,丧失民族气节,老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
    我倒觉得,这是金圣叹真性情的体现。他一生主张、贯彻真性情,推崇“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要喜便喜,要哭便哭。他要真是一只擅于掩藏的老狐狸,他才不会在此时露出尾巴,自己躲在被子里笑就好了。
    他一生自负大才,却命途多舛,理解者少,嫉恨者多。一个人孤独地走着,走了很久很久,突然听到有个声音,还是来自*高统治者的声音,要加入他一起走。知音已难求,这么位高权重的知音,更可遇不可求。他的感激之情,他的热泪涕零,也都可以理解了。
    更何况,金圣叹连抱大腿都来不及,他的命运很快就翻转直下。这阵狂喜,终究只是他内心的一段小插曲。
    5
    一年后,这个终生怀才不遇又满是幻想的穷秀才,再次见识了人生的黑色,一点儿也不幽默。
    欣赏他的顺治帝,竟然驾崩了。
    皇帝之死,对金圣叹来说,就像之前捡到一张彩票,一对开奖号码,还是特等奖,欣喜若狂来不及兑奖,又掉到水里,泡汤了。
    梦醒的时候,才是*残酷的时候。
    说起来,金圣叹之死,与顺治之死也有一些勾连。“哭庙案”的发生背景,正是吴县诸生在追悼顺治帝的仪式上,要求撤换鱼肉乡民的新县令任维初。
    多种证据表明,金圣叹并未参与“哭庙”,他也不在*初被捕的 11 人名单内。不过,“哭庙案”次日,带着正义感的金圣叹写了一篇名为《十弗见》的杂文,声援诸生的抗议活动,这才被牵连进去。
    他有一段时间担心被捕,藏匿了起来。两个多月后,他还是被押解到了南京。金圣叹等人原本罪不该死,但是经手办案的江苏巡抚朱国治害怕被牵进知县贪污案脱不了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一场和平请愿的“学生运动”,办成了谋逆案。
    办案官员要求,“谋逆案”的首犯必须要有相当的名气。金圣叹于是首当其冲。
    恰好此时,朝廷指派的满族大臣正在江南调查并处理江南士绅投奔郑成功事件,金圣叹和其他 17 名诸生成了高压政策的牺牲品。
    一生追逐名声,到头来反为名声所累。金圣叹的人生,总是跌落得让人唏嘘。
    而这一切,他本人或许自始至终都蒙在鼓里。临刑前,他还大惑不解:“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
    顺治十八年(1661)七月,金圣叹被斩首,死于莫须有的“叛逆罪”。这一年,他54岁。
    曾给他带来好消息的友人邵点,后来解释过金圣叹的罹祸。他说,金圣叹做过一个梦,梦里有高人警示说,你什么诗都可以批解,但切记不可说《古诗十九首》。金圣叹毕生引以为戒,但后来醉酒中纵谈“青青河畔草”,未守警戒,终成绝笔。这种解释,早年热衷扶乩降神的金圣叹,若死后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也许,有些时代,可以诞生金圣叹,却不配拥有金圣叹。
    他在*后时刻,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正应了自己说过的那句话——做事业要挺身出去,了生死亦要挺身出去。
    一辈子落魄,半辈子被骂,金圣叹终于没有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或许才是他*应获得尊敬的原因。
    金圣叹死后,“康雍乾盛世”来了。盛世之下,文人的毛发被捋得服服帖帖的,纪晓岚、刘墉、袁枚,那些个时代的才子们,一个比一个精致,一个比一个油腻,不狂傲、不狂喜,但也无个性、无底线。
    那样的盛世,如骂金圣叹者所愿。
    目录
    一 历史的犟劲儿,去文化圈找 能名留千古的,都是有个性的 金圣叹:大明*后一个狂士,死于顺治十八年 陆游:他的诗你肯定背���,他的苦你未必理解 李贽:明朝**思想犯,人过中年为自己而活 辜鸿铭:近代*有趣的人,嬉笑怒骂为自己壮胆 受苦受难的大人物 王维:史上**“佛系诗人”,他的人生可以复制 白居易:被一桩谋杀案改变的人生 苏东坡:一时的朋友很多,一世的朋友极少 王阳明:你只看到他的传奇人生,看不到他的百死千难 唐伯虎:风流,是苦难的表象 二 政治家:不要只看他的演技,要看他的人性 天之骄子的创业路 大皇帝孙权:前世是王莽,转世是袁世凯 赵匡胤称帝:一根擀面杖打出来的新朝代? 明朝盛产奇葩皇帝,他却是一股清流 16岁少年崇祯,如何用三个月就弄死了魏忠贤? 李自成“创业”,临门一脚为何踢得这么烂? 慈禧凭什么统治中国将近五十年? 带血的皇冠 王莽传奇:史上**“民选”皇帝 梁武帝:一梦扭乾坤 孤独的父亲:玄武门血案后的李渊 储君争夺战:李世民选太子,为何挑了*平庸的一个? 晚年武则天:权力是*好的兴奋剂 你只看到他的雄才大略,看不到他的阴狠毒辣 论皇储的自我修养:能当皇帝,全靠演技? 三 枪杆子、钱袋子,用得着是宝,用不着是草 能打的,不一定会玩儿 名将之死:一场立储之争,如何毁了陆逊? 大唐**战将:当老板怀疑你的时候,用一次次胜利怼他 戴面具的帝国将军:打过很多胜仗,却敌不过文人围攻 有戚继光在,努尔哈赤还能崛起吗? 没有左宗棠,清朝难以收复新疆 帝国“首富”系列 帝国首富往事:朱元璋为何要干掉沈万三家族? 帝国首富胡雪岩:李鸿章为何要整倒他? 首富想退休,为何退不了? *会搞钱的经济大臣,如何支撑起帝国霸业? 传奇商帮 秦商:中国*古老商帮,为何*早衰落? 中国**500年兴盛不衰的商帮:潮汕商帮为何盛产首富? 四 历史其实是“灰”的,非黑,非白 历史的势利 曹丕只是个奸诈、荒淫的昏君吗? 中华第二帝国的开创者,史上*被低估的皇帝 崇祯为何非要袁崇焕死? 林则徐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替罪羊李鸿章,为何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 一生只做两件事:他是汉奸,还是英雄? 离奇案 斧声烛影:赵匡胤真是被砍死的吗? 千古奇案之狸猫换太子:宋仁宗为何亲自开棺验尸? 令慈禧震怒的晚清**奇案:没有真相,只有政治 光绪之死:清宫*后的疑案 五 微观国史,脉络无比清晰 朝代标签 秦隋两朝,为何短命? 唐朝以后,中国的**为何衰落了? 宋朝到底有什么好?皇帝叫外卖,中产满街走 揭秘真实的晚清武备:其实不落后,为何还挨打? 历史地理 地图江湖:中国的省界为何这样划分? 你不可不知的蜀道:一条路,读懂半部中国史 中国三千年定都史,为何偏爱这两座城市? 王气何处去:**长安为何失落千年? **气候如何摧毁一个帝国?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