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芝死后,唐廷着实长舒了一口气。但是,大麻烦黄巢还在。而且,这个麻烦好像越来越显得比王仙芝还大了。王仙芝死的时候,黄巢正在攻打亳州。这是他跟黄揆他们议定的既定计划,那就是,直接攻占江淮地区,与老家淄青地区连成一片,这样就再也不怕什么狗屁招讨使了。大不了跟皇帝小儿对半分江山,平起平坐嘛。
打亳州,黄巢再次用了葛从周。因为,他也确实好用。只要葛大侠往城门对面一站,那城门上基本上都看不到人了。怎么?都缩回去了,有的连裤子都吓尿了。敢情这位就是三箭定郓州的葛大将军哪。这位可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只要是能用眼睛看到的,那箭射上去,就直接钉死。谁不害怕呀,想不到黄巢的队伍里居然还有此等身手的侠客。这时候的亳州城头,充斥着葛大将军的各路拥趸。
虽然说,大家全都害怕,但仗总是要打的。城头,兵还是要有的。总不能被这些白袍的造反队伍吓破了胆吧?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你要知道,唐廷向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一旦把黄巢给灭喽,难说不会有个兔死狗烹的结局。那就还是留着贼人比较好,至少朝廷对各地还是有各种供养的,总之是一个劲儿地递小话儿。但这个前提是,你手下还有兵。所以,那谁还打呀?义军从东门来,那就从西门跑,总之不能正面冲突就是了。所以,你想这个亳州城,会是坚硬如铁的吗?在义军们看来,这顶多算一块大大的烧饼,区别就在于,是咬着吃,还是烩着吃。
所以,亳州城在葛大将军未发一箭的情况下,攻城的义军只是撬了撬吊桥,就直接进得城来了。瓮城里,连个放箭的兵都没一个。这真叫不设防,无可防,防了还不如不防。所以,你可以想一下,这一路来,所有州县对黄巢大军的“待遇”。反正不正面迎敌就是了。再者说了,宋威战王仙芝在前,不也确实被贬了嘛,打胜的都丢兵权,那打败就更不用说了,小命都有可能混丢喽。所以,争取不战就是上策。进得亳州的时候,这黄巢才听说王仙芝自刎的事。你说黄巢一点儿不动容吗?也并不是,虽然想法不同,黄对王动不动就要投降、就要招安非常反感,说好的均平大将军,哥们儿弟兄跟着你干,不是为了把你的头上加个帽子的,那是必须把皇帝小儿直接拉下马来,让田阿郎游街示众才可罢手的。但无论如何黄巢也不希望王仙芝就这么死了,况且是死在一些鼠辈手里。当初会师的时候是何等的畅快,不想,这老王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走了。但黄巢转念一想,即便王仙芝现在活着,也注定与自己想法不同,即便是把小皇帝掀下马去了,到*后也免不了又是一场楚汉争雄的局面,这样看,王仙芝这么走了,对黄巢还算是了了一个心病的感觉。不过坏处也来了,这下唐廷就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到黄巢身上来了。
但这个时候的黄巢,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任督二脉,几次阵前讲话都**地鼓舞了士气。在亳州之后,黄巢军直扑濮州、商丘、开封、阳翟、叶县,而且保持了全胜。义军仿佛一夜之间势如破竹,谁也挡不住的架势。在河南境内,黄巢更是如入无人之境,所有的对手都打了个遍,在一片哀号当中,黄巢还是决定南下。黄巢想明白了一点,北方来看,除了关中地区,其余地方都多年为灾害所害,本来老百姓就挺苦了,再这么征战,*后各家节度使、刺史只能把损失都加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就更没活头儿了。但转身进入关中,唐廷的实力虽然不堪一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很难一击即倒。这就莫不如直接南下,江南之地,虽然开明较晚,但是气候还是好一些,庄稼也好种些。再则,这几年的灾害,江南很少被波及,所以江南多的是偏居一隅的乡绅,过的日子赛**。所以,黄巢打定主意向南方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