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
**节微格教学概述
二、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微格教学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教育状况没有多大改观。1957年10月苏联**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和教育界的极大震惊。于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改变教育状况,使美国的教育水平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改革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评价、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以及课程现代化等方面。作为培训教师手段的微格教学,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美国教育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对师范生的培训方法进行改革。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和他的同事认为,师资培训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师范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多年来,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育实习,要像教师一样到课堂上去授课,再由指导教师提出指导意见。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发现在师范生的“角色扮演”(相当于我国的实习试讲)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1)初登讲台的实习生很难适应正式的教学环境;(2)每个实习生试讲时间太长,指导教师很难自始至终地认真听讲、记录和评估;(3)给实习生评价意见多属印象性的,较笼统,实习生难以操作和改正,一般也没有机会立即改正;(4)试讲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没有直观感受,难以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
爱伦和同事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由师范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并用摄像机记录教学过程,以便课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1963年,斯坦福大学爱伦教授**个将手提式摄像机带入课堂,应用于师资培训,创立了微格教学。
(二)微格教学的发展
微格教学出现后,迅速在美国各地得到推广、应用和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传人英国、德国等欧洲各国,20世纪70年代又传人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和我国的香港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内地、印度、泰国、印��以及非洲的一些**。 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作为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实践表明,微格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的教育类课程偏重理论灌输的局限,使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锻炼得到有机的统一,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十几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各学院陆续开展微格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基础上,今年正式将微格教学纳入“福建师范大学2007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各学院设置以微格教学为基本方式的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我们相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将为微格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众所周知,微格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福建师范大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微格教学的基础建设已具一定规模,现有设施较为先进的微格教室6间共390平方米,计划再建5间共280平方米。但是,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体系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更加重要。为学习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学校组织13个学院的学科教学教研室主任分批到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等参观考察。教育科学技术学院和各专业学院的有关教师共同申报了“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微格教学’课程建设”课题,并纳入“2130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课题组在梳理、总结历年微格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学院教师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技能”课程标准,并编写了这套“教师教育专业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