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呈现*显著的两大趋势--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激烈挑战。无论是无远弗界的因特网,还是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都标示着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
教育,特别是管理教育总是扮演着学习与合作的先行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了探寻中国国情与国际上一切**的管理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我国的教育机构与美国、欧洲、澳洲以及亚洲一些**和地区的大量的**管理学院和**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2000年,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并于10月举行了**次会议,2001年4月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这个顾问委员会包括了世界上*大的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几家**企业的*高领导人,其阵容之大、层次之高,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所商学院。在这样高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管理教育国际合作中.教师和学生与国外的交流机会大幅度增加,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到全球性的教育、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时代变革中,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学习者,更加真切地体验到这个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更主动地探寻和把握着世界经济发展和跨国企业运作的脉搏。
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的水准来要求自己。正如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十周年时所发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要敢于借鉴、引进世界上一切**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中国的国情,办成世界**流的经管学院。"作为达到世界**的一个重要基础,朱镕基同志多次建议清华的MBA教育要加强英语教学。我体会,这不仅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交往中重要的语言工具,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媒介,而且更是中国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的基石。推动和实行英文教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这些未来的企业家--能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对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