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片展示) **章 穿越时空,溯源茶文化 茶的雅号别称 从古至今,茶都受到人们的钟爱,在与人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雅号别称,这些名字大多与文人雅士相关,他们用艺术、唯美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茶的魅力。 茗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除了“茶”以外,茶还可以被称为“槚”“荈”“茗”等。其中,“茗”*为人们所熟知,在当代也是茶的雅称,所以人们常说香茗、佳茗、品茗,还有一些人会将“茗”字用在人名当中,表达对茶的喜爱。 不夜侯 “不夜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思,说茶“不夜”,实际上是概括了它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生活中,当人们困倦时,也经常喜欢泡一杯清茶提神。 涤烦子 “涤烦子”,就是洗涤内心的烦恼,这一功效显然与饮茶人的心境有关,具有一定的禅意。传说古代有一人正在烹茶,��友问他烹煮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涤烦疗渴,所谓茶也。”从此茶就有了“涤烦子”的称号,唐代的施肩吾也曾写诗赞咏:“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清风使 “清风使”的名字主要来自唐代诗人卢全所作的《七碗茶诗》,他在诗中描写到饮茶七碗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从此之后,爱茶之人就常把茶叶称为“清风使”,在五代十国时期流传甚广。 除了上文介绍的“茗”“不夜侯”等,茶还有其他很多雅号别称,例如“清友”“甘露”“雀舌”“仙芽”“碧霞”“苦口师”“消毒臣”等等,这些优雅的名字是从古至今人们爱茶的见证。 陆羽与《茶经》 提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茶圣陆羽和他的经典著作《茶经》。 陆羽是唐代**的茶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一生嗜茶,对茶道有十分精深的研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部茶学著作《茶经》,这在世界茶叶史上都是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基于陆羽对茶文化做出的**贡献,后人将他尊称为“茶圣”,也有人称他为“茶仙”“茶神”。 《茶经》这本书之所以经典,在于它成书时间早、内容极其丰富,并且是现存*完整、*全面的茶学百科全书,书中的很多观点、理论千百年来一直被采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茶经》中论述了茶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工具、茶叶制作过程、煮茶及品茶的器具、烹茶方法、品饮方法、茶叶的历史和产地等,并且以图画的方式表现了制茶、烹茶、饮茶的各个环节,图文并茂,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对农学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呈现,对于茶叶的生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茶谚妙语 《茶经》中的智慧 《茶经》中有很多被后人熟知的经典名句,带给我们许多茶学知识,下面试举几例。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是《茶经》的**句,向人们介绍了茶叶的生长地,并给荼起了一个美妙的名字——嘉木。 第二,“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这两句向我们说明了烹茶过程中除了茶叶之外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水与器皿。 第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句强调了水质的重要性,烹茶以山泉水*佳,江河水次之,井水品质较差,这一观点与现代泡茶的要求完全一致。 古人饮茶,从**品到必需品 茶叶的饮用源于上古的巴国和蜀国(古巴、蜀两国皆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秦灭巴蜀(公元前316年)后传播开来。到了汉代,长江中游的荆楚地区已经有饮茶的风俗了。唐代是中国饮茶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唐代以前,饮茶并不普遍,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以野生茶叶为主。唐代以后,茶叶消费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得到迅速发展:一是品饮名茶在****中流行;二是饮茶在下层民众中从南到北扩散。据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茶叶店铺众多,饮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王公**、文人集团与下层民众在饮茶上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一般民众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或者喝品质不好的茶,或者根本没钱喝荼。 安史之乱前,茶叶消费呈现以食用**为主、饮茶寓意俭朴和南北饮茶差异大三个特点。安史之乱后,饮茶出现了绅士化的特点,即形成了以陆羽为**的茶文人圈这一新的绅士群体,他们讲究使用精细的茶具和繁复的煮茶方法,重视茶叶的原味及其所带来的精神享受。由于以陆羽为首的茶文人群体推崇饮茶,并且有《茶经》这一茶学著作对于茶叶的生产制作、品饮方法等进行指导性论述,唐代的饮茶之风渐渐兴盛,新的品茶风尚风靡社会,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宗广德年间,陆羽在江苏常州一带建立了自己“识茶之人”的形象,他所**的宜兴所产的阳美茶和顾渚山所产的紫笋茶得到地方官员的赏识,并且通过地方官员进献给皇帝,*后成为贡茶。后顾渚山还建立了贡茶院,成规模地种植茶树和加工茶叶,集聚了当时*先进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这标志着南北方“爱茶”的观念达成了一致。饮茶渗入宫中日常生活,甚至进入了重要的节日仪式场合,且在上层社会以一种“高雅”之姿风行,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