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证据法学(第二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证据法学(第二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

  • 作者:廖永安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99495
  •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页数:26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大量证据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背景下,本书以的法律规范为依据,如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2021年修订的《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2019年修订的《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20年修订的《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2019年修订的《公安机关关于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补、调删重作,对于的证据法理论和证据法规范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入阐释。本书分为证据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的分类、证据种类、证据规则、证据的提供和收集、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质证、证明标准、证据的审核认定等共十三章。
    文章节选
    第二版修订说明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了推进法学教育的现代化,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对“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宋世杰、廖永安教授为主编,由十余名有丰富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编写队伍撰写了本教材。版于2008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经国内数所大学多年使用,受到众多好评。近年来我国三大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已有重大改变,证据法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证据法学理论也不断丰富发展。为了保证本教材的时代特色,我们决定对本教材进行修改,再行出版。
    本教材版由宋世杰、廖永安任主编,撰稿人有宋世杰、廖永安、何文燕、胡肖华、陈刚、刘梅湘、胡之芳、彭海青、伍浩鹏、宁松。版���版后本教材编者队伍发生了重要变化,主编宋世杰教授于2007年病故,主要编委之一何文燕教授于2020年故去,一些参编人员因工作关系不便参与本教材的修订,因此,在廖永安教授的主持下,我们组织了修订版编委会,在充分尊重版的思想、体例的基础上,对版的框架结构进行了修改,对撰稿人员及分工作了适当调整,具体如下:
    肖晗(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章;
    林艺芳(湘潭大学副教授):第二、三章;
    伍浩鹏(中南大学副教授):第四章;
    胡之芳(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第五章;
    邓和军(海南大学教授):第六章;
    穆远征(湘潭大学副教授):第七章;
    李蓉(湘潭大学教授):第八章;
    王国征(湘潭大学教授):第九、十、十一、十二章;
    廖永安(湘潭大学教授):第十三章。
    本教材参阅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一些论著,从中得到启发。在此,对有关学者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所限,本教材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8月于湘潭大学
    目录
    章 证据概述 1 节 证据的概念和功能 1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属性 7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22 节 神示证据制度 22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24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27 第四节 我国现代证据制度 29 第三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33 节 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 33 第二节 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 37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46 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46 第二节 实质真实原则 48 第三节 证据裁判原则 49 第四节 直接言词原则 53 第五节 证据法定原则 56 第五章 证据的分类 61 节 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61 第二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63 第三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65 第四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68 第五节 本证和反证 71 第六章 证据种类 75 节 证据种类概述 75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 78 第三节 书证 86 第四节 物证 90 第五节 视听资料 96 第六节 电子数据 100 第七节 证人证言 103 2 第八节 鉴定意见 107 第九节 笔录 109 第七章 证据规则 115 节 证据规则概述 115 第二节 关联性规则 119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22 第四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129 第五节 意见证据规则 136 第六节 证据规则 139 第七节 补强证据规则 144 第八章 证据的提供和收集 149 节 举证期限 149 第二节 证据转化 153 第三节 新的证据 157 第四节 证据交换 164 第五节 法院调查取证 170 第六节 证据保全 175 第七节 专家辅助人 178 第八节 证明妨碍 181 第九章 证明对象 190 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与免证事实 190 第二节 自认 193 第三节 司法认知 196 第四节 推定 197 第十章 证明责任 200 节 证明责任概述 200 第二节 民事案件中的证明责任 202 第三节 行政案件中的证明责任 204 第四节 刑事案件中的证明责任 210 第十一章 质 证 217 节 质证概述 217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质证 220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的质证 226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中的质证 228 第十二章 证明标准 231 节 证明标准概述 231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32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234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35 3 第十三章 证据的审核认定 238 节 证据的审核认定概述 238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 239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 240 第四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 24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