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当今世界,经济形态日益向知识化过渡,作为知识载体的人以及人身上蕴涵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在企业,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事部”的牌子就逐渐为“人力资源部”所代替,这反映了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即由以物为**向以人为**过渡。但在公共部门,由于其本身与私营部门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所以其模式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人事行政的框架,这直接影响着公职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80年代以后,在新公共管理的政府再造浪潮下,西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以文官制度为范式的人事管理形成巨大冲击,**着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向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以及西方**政府部门的人事管理变革,并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提出一些思考。
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概述
1.1.1 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与私营部门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全部或部分地履行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体,它由广义的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或称第三部门)组成。对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英国的诺曼•弗林(Norman Flynn)是这样阐述的:**,两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的属性不同。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公共”的属性,一是产生“外部性”,即每个人都受益,而不是仅给予特定人的福利;二是人们均不能被排除在某些福利之外,并且人们应集体性地享受此种服务。第二,所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不同。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资金源自税收资助,而私营部门的资金则来源于自有资金。第三,谁拥有公共服务的设施以及服务的提供者被谁雇用不同。传统上,公共服务是由政府部门中的公务员提供的,但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私有化和承包以后,这种区分已经不是**的了。第四,物品和服务是否仅提供给付钱的人,而穷人则被排斥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