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与华侨
**节 引言
东南亚地区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这些**,都与中国发生关系*早,而且又是华侨*多的**。
华侨在历史上称为“唐人”、“华人”或“中国人”,都是指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特别是指我国东南沿海的汉族。至于华侨这个名词起于19世纪末。据专家考证,1883年郑观应《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合同》一文说:“凡南洋各埠华侨*多之处,须逐布置,变派般来往。”又1884年(光绪十六年月)《清光绪朝实录》卷188中也提到“美国金山华侨”。华侨二字,以后遂成惯用的名词。清末有署名“羲皇正胤”的人写了一卷《南洋华侨史略》,登载于《民报》1910年第25—26期。这可以���是关于华侨史的**部作品。从此华侨一词应用越来越广,就成为现代旅居外国的华人通称。西人称华侨为“The Overseas Chi-nese”或“The Chinese Abroad”,即“海外华人”之意。
按“侨”的意思,清代编的《佩文韵府》说:“侨,寄也,客也。”《康熙字典》说:“旅寓曰侨居。”可见寄居外地都称为侨,并不专指“远托异国”的人。《隋书》郑24指出:“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民),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可见侨民之词由来已久。至19世纪末,才把移居外国的中国人简称为华侨。初无特殊政治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