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心理学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心理学导论

  • 作者:张朝 李天旭 孙宏伟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72154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412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公共心理学是体现师范教育的一门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师范类学生教育科学素质的使命,对培养未来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师范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在面向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兼顾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在加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共分14章,以普通心理学内容为主,增加了心理卫生、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内容。每章内容涵盖知识要点、正文、阅读资料及复习思考题等。在全书正文的编写中,我们尽可能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对未尽之意采用阅读资料、附录的形式进行补充。补充资料和附录的内容多样,既有心理学的小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有心理学小测验和心理学动态介绍,还有对所学理论的应用示例,有的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说明和延伸。这样既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视野,又增加了趣味性,使其可读性更强。
    本书适合师范院校学生作为公共课心理学教材,亦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还可以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用书和其他对心理学感兴趣者的自学教材。
    文章节选
    第2章 科学的心理观: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古代,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机能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现象,不能揭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当时人们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如感觉、记忆、思维、睡眠、做梦及觉醒等都是与身体有特殊关系的灵魂的活动,认为灵魂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当人出生后,灵魂就寄居在身体里,控制着人体的活动;人睡眠时,灵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外出活动,所以人就会做梦;人死以后,灵魂就离开人体,并且人们认为灵魂是不灭的、超自然的东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认识, 于是在心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心理观,出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派别。
    2.1.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在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上,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脑之外的,不依赖于物质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性的,心理意识决定着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一切物质都是第二性的,是由心理派生的,是心理的产物。
    唯心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存在于世界之外的“**观念”或“宇宙精神”决定的,都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的产物。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观念”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信仰“上帝”、“天主”或“神”,都是这种唯心主义的变种。
    主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心是万物和宇宙的主宰,客观事物都是由个人的感知、思维,即心理决定的,是心理的产物。我国南宋时期的陆九渊认为:“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明朝的王阳明说: “天下无心外之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之中”。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也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体是观念的集合”等。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个体的心理现象
    1.1.2 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1.1.3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1.2 心理学的性质、门类和任务
    1.2.1 心理学的性质
    1.2.2 心理学的门类
    1.2.3 心理学的任务
    1.3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3.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3.2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3.3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1.3.4 心理学的未来
    1.4 心理学研究方法
    1.4.1 研究原则
    1.4.2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科学的心理观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1.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1.2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2.2 心理是脑的机能
    2.2.1 脑是心理的器官
    2.2.2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2.2.3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2.5 内分泌系统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1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2.3.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3.3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的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3.1 个性的概述
    3.1.1 个性的一般概念
    3.1.2 个性的基本特征
    3.1.3 个性的心理结构
    3.1.4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2 需要
    3.2.1 需要的概念
    3.2.2 需要的种类
    3.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2.4 其他有关需要的理论
    3.3 动机
    3.3.1 动机概述
    3.3.2 需要、诱因与动机
    3.3.3 动机的种类
    3.3.4 动机的冲突与解决
    3.4 动机理论及应用
    3.4.1 成就动机理论及应用
    3.4.2 归因理论及应用
    3.4.3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应用
    3.5 学习动机
    3.5.1 学习动机的概念
    3.5.2 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
    3.5.3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气质
    第5章 性格
    第6章 能力
    第7章 情绪与情感
    第8章 意志
    第9章 意识与注意
    第10章 感觉和知觉
    第11章 记忆
    第12章 思维
    第13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14章 学与教的心理学
    附录A 心理效应
    附录B 心理测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