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科学的心理观: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古代,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机能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现象,不能揭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当时人们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如感觉、记忆、思维、睡眠、做梦及觉醒等都是与身体有特殊关系的灵魂的活动,认为灵魂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当人出生后,灵魂就寄居在身体里,控制着人体的活动;人睡眠时,灵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外出活动,所以人就会做梦;人死以后,灵魂就离开人体,并且人们认为灵魂是不灭的、超自然的东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认识, 于是在心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心理观,出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派别。
2.1.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在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上,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脑之外的,不依赖于物质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性的,心理意识决定着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一切物质都是第二性的,是由心理派生的,是心理的产物。
唯心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存在于世界之外的“**观念”或“宇宙精神”决定的,都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的产物。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观念”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信仰“上帝”、“天主”或“神”,都是这种唯心主义的变种。
主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心是万物和宇宙的主宰,客观事物都是由个人的感知、思维,即心理决定的,是心理的产物。我国南宋时期的陆九渊认为:“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明朝的王阳明说: “天下无心外之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之中”。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也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体是观念的集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