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筑概述1
**节建筑的内涵1
一、建筑是庇护所1
二、建筑是由实体和虚无组成的空间1
三、建筑是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统一体2
四、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3
五、建筑内涵的其他提法4
第二节建筑的基本要素——适用、坚固、美观4
一、适用性——功能与流线5
二、技术性——结构与构造9
三、艺术性——空间与形体16
第三节建筑属性23
一、适用性23
二、技术性23<p>**章建筑概述1</p> <p>**节建筑的内涵1</p> <p>一、 建筑是庇护所1</p> <p>二、 建筑是由实体和虚无组成的空间1</p> <p>三、 建筑是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统一体2</p> <p>四、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3</p> <p>五、 建筑内涵的其他提法4</p> <p>第二节建筑的基本要素——适用、坚固、美观4</p> <p>一、 适用性——功能与流线5</p> <p>二、 技术性——结构与构造9</p> <p>三、 艺术性——空间与形体16</p> <p>第三节建筑属性23</p> <p>一、 适用性23</p> <p>二、 技术性23</p> <p>三、 艺术性23</p> <p>四、 文化性23</p> <p>五、 民族性与地域性24</p> <p>六、 社会性24</p> <p>第四节建筑分类与建筑类别等级划分25</p> <p>一、 建筑分类25</p> <p>二、 建筑类别等级划分27</p> <p>第五节建筑与技术29</p> <p>一、 建筑发展中材料与技术的作用29</p> <p>二、 材料与技术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与制约31</p> <p>第六节注册建筑师制度32</p> <p>一、 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32</p> <p>二、 注册建筑师的注册与执业32</p> <p>第七节建筑师的修养33</p> <p> </p> <p>第二章建筑形态构成34</p> <p>**节概述34</p> <p>一、 建筑形态构成的研究对象34</p> <p>���、 建筑形态构成的研究内容34</p> <p>第二节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34</p> <p>一、 形体基本要素——点、线、面、体34</p> <p>二、 形体基本要素的关系40</p> <p>三、 建筑体量的构成法则42</p> <p>第三节形态构成方法——增减变换45</p> <p>一、 转换46</p> <p>二、 积聚48</p> <p>三、 切割52</p> <p>四、 变异57</p> <p>第四节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60</p> <p>一、 形态的视知觉60</p> <p>二、 形态的心理感受62</p> <p>建筑设计初步目录</p> <p>第三章建筑表现技法67</p> <p>**节建筑绘画的过程68</p> <p>一、 推演68</p> <p>二、 构图68</p> <p>三、 塑造68</p> <p>第二节工程字体71</p> <p>一、 标题字71</p> <p>二、 长仿宋字73</p> <p>三、 字母、数字74</p> <p>第三节工具线条图74</p> <p>一、 绘制工具线条图的常用工具74</p> <p>二、 工具铅笔线条图的绘制方法与注意事项75</p> <p>三、 工具墨线图的绘制方法与注意事项78</p> <p>第四节建筑速写及钢笔画79</p> <p>一、 建筑速写及钢笔画的概念及特点79</p> <p>二、 建筑速写及钢笔画的工具、材料80</p> <p>三、 建筑速写和钢笔画的线条与表现力80</p> <p>四、 建筑速写钢笔画的画法80</p> <p>五、 建筑钢笔画的配景82</p> <p>六、 建筑速写钢笔画的注意事项87</p> <p>第五节计算机表现技法87</p> <p>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87</p> <p>二、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评析88</p> <p> </p> <p>第四章建筑模型91</p> <p>**节建筑模型概述91</p> <p>一、 建筑模型的种类91</p> <p>二、 建筑模型的材料92</p> <p>第二节建筑模型制作的目的和程序93</p> <p>一、 建筑模型制作的目的93</p> <p>二、 建筑模型制作的程序93</p> <p> 第三节建筑模型的制作工具及表面处理技术102</p> <p>一、 建筑模型的制作工具102</p> <p>二、 建筑模型表面处理技术107</p> <p>第四节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107</p> <p>一、 理解建筑模型制作的主题与要求107</p> <p>二、 制订建筑模型制作的实施方案108</p> <p>三、 建筑模型制作的准备阶段109</p> <p>四、 底盘放样109</p> <p>五、 建筑模型作品的整体性调整与完成113</p> <p>六、 对建筑模型*终效果的拍摄,提交建筑模型113</p> <p>第五节建筑模型制作114</p> <p>一、 建筑模型设计114</p> <p>二、 建筑模型制作的技巧116</p> <p>三、 配景模型制作的技巧120</p> <p> </p> <p>第五章建筑设计122</p> <p>**节建筑设计概述122</p> <p>一、 概述122</p> <p>二、 建筑设计的特点122</p> <p>第二节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124</p> <p>一、 设计分析124</p> <p>二、 设计构思125</p> <p>三、 设计实施132</p> <p>第三节人体尺度与建筑设计132</p> <p>一、 人体活动尺度132</p> <p>二、 常用家具设备的尺寸134</p> <p>三、 人体尺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38</p> <p>第四节小建筑设计139</p> <p>一、 解读设计任务书,完成任务分析140</p> <p>二、 进行方案的立意、构思和比较,形成初步方案141</p> <p>三、 确定方案143</p> <p>四、 完善方案144</p> <p>五、 设计成果145</p> <p> </p> <p>第六章建筑空间146</p> <p>**节建筑空间概述146</p> <p>一、 空间的概念146</p> <p>二、 建筑空间的概念146</p> <p>三、 建筑空间的特点147</p> <p>四、 建筑体量与空间关系148</p> <p>第二节建筑空间构成方式150</p> <p>一、 单一建筑空间构成151</p> <p>二、 二元建筑空间构成152</p> <p>三、 多元建筑空间构成152</p> <p>第三节建筑外部环境155</p> <p>一、 建筑外部环境的概念155</p> <p>二、 建筑外部环境的组成156</p> <p>三、 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与评价160</p> <p>第四节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162</p> <p>一、 空间的大小与形状162</p> <p>二、 空间组织164</p> <p> </p> <p>第七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167</p> <p>**节认识设计和建筑设计167</p> <p>一、 建筑设计的运作程序与职责168</p> <p>二、 方案设计的特点169</p> <p>三、 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171</p> <p>第二节建筑设计的常用术语172</p> <p>第三节设计前期工作173</p> <p>一、 设计任务书173</p> <p>二、 公共限制条件173</p> <p>三、 造价和技术经济要求174</p> <p>四、 收集资料174</p> <p>五、 类比工作175</p> <p>第四节方案设计过程176</p> <p>一、 设计立意176</p> <p>二、 基地的把握177</p> <p>三、 建筑平面设计180</p> <p>四、 建筑立面设计184</p> <p>参考文献194</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作为了解建筑的开端,涉及建筑创作观念、方法的启蒙教育,意义深远。传统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两个层面: 理论层面介绍建筑的历史演进、功能类型、空间形态和结构体系;实践层面讲述建筑的设计方法、构造做法和表现技法。伴随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拓展,上述内容已不足以涵盖建筑学领域。本书在已有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挖掘、探索。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以及园林景观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精练、实用为原则,注重基础性、广泛性和前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大量的图例,理论阐述深入浅出;依据职业岗位对建筑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训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
新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对本课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全方位研究的过程,是把建筑设计理念和应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传播的*佳手段。系统、全面地认知、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和设计图例,在此向有关作者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书由程新宇、柴宗刚担任主编,谢珂、随欣担任副主编。<p>“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作为了解建筑的开端,涉及建筑创作观念、方法的启蒙教育,意义深远。传统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两个层面: 理论层面介绍建筑的历史演进、功能类型、空间形态和结构体系;实践层面讲述建筑的设计方法、构造做法和表现技法。伴随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拓展,上述内容已不足以涵盖建筑学领域。本书在已有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挖掘、探索。</p> <p>“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以及园林景观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精练、实用为原则,注重基础性、广泛性和前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大量的图例,理论阐述深入浅出;依据职业岗位对建筑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训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p> <p>新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对本课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全方位研究的过程,是把建筑设计理念和应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传播的*佳手段。系统、全面地认知、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p> <p>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和设计图例,在此向有关作者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p> <p>本书由程新宇、柴宗刚担任主编,谢珂、随欣担任副主编。</p> <p>由于“建筑设计初步”是一门涵盖多学科领域的课程,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p> <p>编者</p> <p>2017年8月</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