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章 美术概述 1
一、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2
二、美术的一般特点 8
三、美术的主要功能 10
四、美术欣赏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3
思考与练习 15
第二章 美术作品的分类 17
**节 绘画作品 18
一、中国画 18
二、油画 25
三、版画 27
四、水彩画 30
五、水粉画 31<p>目 录</p> <p>**章 美术概述 1</p> <p>一、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2</p> <p>二、美术的一般特点 8</p> <p>三、美术的主要功能 10</p> <p>四、美术欣赏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3</p> <p>思考与练习 15</p> <p>第二章 美术作品的分类 17</p> <p>**节 绘画作品 18</p> <p>一、中国画 18</p> <p>二、油画 25</p> <p>三、版画 27</p> <p>四、水彩画 30</p> <p>五、水粉画 31</p> <p>六、丙烯画 32</p> <p>七、漫画 33</p> <p>八、连环画 34</p> <p>九、漆画 36</p> <p>十、综合材料绘画 37</p> <p>第二节 工艺美术作品 38</p> <p>一、陶瓷艺术 39</p> <p>二、纤维艺术 40</p> <p>三、玻璃艺术 41</p> <p>四、漆器艺术 42</p> <p>五、雕刻艺术 42</p> <p>第三节 雕塑作品 43</p> <p>一、圆雕 44</p> <p>二、浮雕 44</p> <p>第四节 建筑艺术 46</p> <p>第五节 民间美术作品 49</p> <p>一、年画 49</p> <p>二、剪纸 50</p> <p>三、皮影 51</p> <p>四、面具脸谱 51</p> <p>五、风筝 52</p> <p>六、泥塑 53</p> <p>第六节 现代设计艺术作品 54</p> <p>一、视觉传达设计 54</p> <p>二、产品设计 55</p> <p>三、环境设计 55</p> <p>第七节 电脑美术作品 56</p> <p>一、平面电脑美术的类型 56</p> <p>二、动漫电脑美术 58</p> <p>三、电脑美术与传统美术的关系 59</p> <p>思考与练习 60</p> <p>第三章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63</p> <p>**节 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65</p> <p>第二节 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72</p> <p>第三节 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77</p> <p>第四节 体验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82</p> <p>第五节 思考对美术作品的自我联想和感受 87</p> <p>思考与练习 91</p> <p>第四章 中国现代美术名家名作介绍 93</p> <p>一、吴昌硕 95</p> <p>二、齐白石 98</p> <p>三、黄宾虹 101</p> <p>四、徐悲鸿 103</p> <p>五、刘海粟 107</p> <p>六、潘天寿 111</p> <p>七、李苦禅 114</p> <p>八、丰子恺 115</p> <p>九、张大千 118</p> <p>十、李剑晨 119</p> <p>十一、傅抱石 121</p> <p>十二、蒋兆和 124</p> <p>十三、刘开渠 127</p> <p>十四、李可染 129</p> <p>十五、叶浅予 134</p> <p>十六、吴作人 136</p> <p>十七、华君武 138</p> <p>十八、方成 140</p> <p>十九、吴冠中 142</p> <p>二十、石鲁 147</p> <p>二十一、贺友直 149</p> <p>二十二、黄胄 151</p> <p>二十三、潘鹤 154</p> <p>二十四、刘文西 156</p> <p>二十五、靳尚谊 159</p> <p>二十六、刘大为 161</p> <p>二十七、沈尧伊 162</p> <p>二十八、北大荒版画 164</p> <p>思考与练习 166</p> <p>第五章 中国古代美术名家名作介绍 167</p> <p>**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68</p> <p>一、顾恺之 169</p> <p>二、陆探微 170</p> <p>三、张僧繇 170</p> <p>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 172</p> <p>一、展子虔 172</p> <p>二、阎立本 174</p> <p>三、吴道子 176</p> <p>四、张萱 179</p> <p>五、周昉 181</p> <p>六、王维 182</p> <p>七、韩干 183</p> <p>八、韩滉 184</p> <p>九、荆浩 185</p> <p>十、董源 185</p> <p>十一、黄筌 186</p> <p>十二、周文矩 187</p> <p>第三节 宋元时期 188</p> <p>一、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壁画 189</p> <p>二、李成 190</p> <p>三、武宗元 191</p> <p>四、范宽 192</p> <p>五、郭熙 193</p> <p>六、李公麟 194</p> <p>七、王希孟 194</p> <p>八、黄公望 195</p> <p>九、倪瓒 198</p> <p>第四节 明清时期 198</p> <p>一、沈周 199</p> <p>二、文征明 200</p> <p>三、徐渭 201</p> <p>四、董其昌 202</p> <p>五、陈洪绶 203</p> <p>六、朱耷 204</p> <p>七、石涛 206</p> <p>八、18 世纪的革新画派——扬州八怪 208</p> <p>九、郑燮 209</p> <p>十、任颐 210</p> <p>思考与练习 211</p> <p>第六章 世界美术名家名作介绍 213</p> <p>**节 古代经典 214</p> <p>一、古希腊的艺术 214</p> <p>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216</p> <p>三、古罗马的艺术 217</p> <p>四、大角斗场 219</p> <p>第二节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221</p> <p>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 221</p> <p>二、乔尔乔纳《入睡的维纳斯》 222</p> <p>三、达·芬奇 223</p> <p>四、米开朗基罗《大卫》 226</p> <p>五、拉斐尔 227</p> <p>第三节 欧洲17、18、19 世纪的美术 229</p> <p>一、伦勃朗《夜巡》 229</p> <p>二、鲁本斯《抢夺留希波斯的</p> <p>女儿们》 231</p> <p>三、雅克·路易·大卫 233</p> <p>四、安格尔《泉》 235</p> <p>五、德拉克罗瓦《希奥岛的</p> <p>屠杀》 236</p> <p>六、阿道夫·门采尔</p> <p>《轧铁工厂》 238</p> <p>七、布格罗 239</p> <p>八、罗丹 240</p> <p>第四节 19 世纪俄罗斯美术 243</p> <p>一、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 244</p> <p>二、克拉姆斯柯依 246</p> <p>三、伊萨克·列维坦 247</p> <p>四、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49</p> <p>第五节 外国近现代美术 250</p> <p>一、印象派简介 250</p> <p>二、毕沙罗 251</p> <p>三、马奈《吹短笛的男孩》 252</p> <p>四、克劳德·莫奈 253</p> <p>五、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255</p> <p>六、保罗·塞尚 256</p> <p>七、梵·高 257</p> <p>八、弗雷德里克·莱顿 258</p> <p>第六节 20 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p> <p>艺术 259</p> <p>一、亨利·马蒂斯 261</p> <p>二、毕加索 262</p> <p>三、萨尔瓦多·达利 264</p> <p>四、瓦西里·康定斯基 265</p> <p>五、亨利·摩尔 266</p> <p>思考与练习 269</p> <p>第七章 美术作品欣赏实践 271</p> <p>一、中国山水画欣赏 272</p> <p>二、生命力旺盛的油画 278</p> <p>三、简洁概括的版画 282</p> <p>四、雕塑——立体的诗歌 286</p> <p>五、人体美术——审美理想的</p> <p>载体 293</p> <p>六、中西绘画的比较——碰撞</p> <p>与融合 298</p> <p>七、素描的严谨与质朴 302</p> <p>八、静物画——充满生活情趣的</p> <p>世界 306</p> <p>九、无处不在的现代艺术设计 310</p> <p>十、建筑艺术——凝固的音乐 315</p> <p>思考与练习 323</p> <p>参考文献 324</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前言
作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规划教材的《美术欣赏》自2006 年发行以来,历经10 年来的教学实践检验,在一度审美贫瘠的土地上已经盛开了花朵,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以至于根据教学和社会的需求,《美术欣赏》得以一版再版、一印再印。这也是由于它紧贴现代生活、切合大众兴趣、阐述简明精练、内容通俗易懂而获得的一份成绩。
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和社会的需求,打造出更具质量的版本以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再次对《美术欣赏》进行了新的修订。
本次修订基于前两版已经比较成熟的框架不变,但在配备插图、文字阐述方面做了更加精到的提炼。我们力求做到知识涵盖宽泛、理论提纲挈领、图文赏心悦目,理论实践相扣,使大家从中外古今的美术知识、历史发展、中西对比等各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美术鉴赏知识,从而有效地指导大家的美术欣赏实践。
我国的教育方针历来重视培养各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p>前言</p> <p>作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规划教材的《美术欣赏》自2006 年发行以来,历经10 年来的教学实践检验,在一度审美贫瘠的土地上已经盛开了花朵,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以至于根据教学和社会的需求,《美术欣赏》得以一版再版、一印再印。这也是由于它紧贴现代生活、切合大众兴趣、阐述简明精练、内容通俗易懂而获得的一份成绩。</p> <p>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和社会的需求,打造出更具质量的版本以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再次对《美术欣赏》进行了新的修订。</p> <p>本次修订基于前两版已经比较成熟的框架不变,但在配备插图、文字阐述方面做了更加精到的提炼。我们力求做到知识涵盖宽泛、理论提纲挈领、图文赏心悦目,理论实践相扣,使大家从中外古今的美术知识、历史发展、中西对比等各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美术鉴赏知识,从而有效地指导大家的美术欣赏实践。</p> <p>我国的教育方针历来重视培养各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p> <p>尽管近年来各地和高校在推进美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总体来看,与党**、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新时期美育承担的功能相比,与广大学生对于美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的育人功能认识还不到位,也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基本停留在学生任意选修的非限定性艺术教育过程中。由此可见,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之一。</p> <p>在当代社会里,艺术与科学在现代各个领域中已经相互渗透融合,成为现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我们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我们通过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当代大学生是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p> <p>本次《美术欣赏》的修订就是想再度借助《美术欣赏》这一载体切入到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欣赏,来以正确的美学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人文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p> <p>美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我们期待《美术欣赏( 第3 版)》能让大家以读诗一样享受、品茶一样惬意、赏画一样舒心,为人文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p> <p>本书作者长期担任《美术欣赏》教育教学工作,本书是作者历年的教学讲稿、读书笔记的汇集和知识的积累。书中部分资料的出处已经无法准确查找,在此谨向这些资料的编者和作者致以歉意及敬意。</p> <p>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定有许多不足,敬请各位同仁和读者不吝指正! </p> <p>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列选、修订、编辑、出版作出了精心的指导,特别是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p> <p>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p> <p>易镜荣</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第二 章 美术作品的分类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作品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使读者初步了解各类美术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钟爱的美术种类,本章提供的全面的介绍,相当于一个美术小百科,它们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美术的共性,可供读者择其**和个人爱好而习之。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够识别各种美术作品,并能够分析和阐明各种美术的特点。
每当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尽管首先映入我们视觉的是作品上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如物象、色彩等能激发起我们感受美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连它是什么样的画种也分不清,那就很难想象你会从何种角度入手去深入感受它的艺术性。所以要做到真正认识、感受、鉴别和欣赏美术作品,首先就要学习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和制作技术、工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谈得上理性地、带着美术专业知识去分析和理解作品的艺术美。简而言之,鉴赏美术作品需要懂得一定的美术知识。
以绘画为例,由于表现的对象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就出现了许多画种。对这些画种做一定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欣赏绘画艺术。
迄今为止,绘画种类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具体如下。
(1) 根据绘画所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分类有: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静物画、花鸟画、动物画和建筑画等。
(2) 根据绘画工具和材料分类有: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版画和雕塑等。
(3) 根据绘画形式分类有:装饰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和漫画等。
(4) 根据地域、国别或民族文化传统分类有:中国画、日本画和西洋画等。
不过,根据美术界通常的习惯,往往根据绘画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来分类,这样更切合绘画技术和专业术语的表达。本书后续部分所陈述的一切内容都采用这种分类法,以求与美术界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