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艺术美学原理
QQ咨询:
有路璐璐:

艺术美学原理

  • 作者:雷礼锡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5989
  •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01日
  • 页数:176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中国艺术审美精神与西方艺术美学方法,对艺术审美主体、艺术审美对象、艺术审美活动、艺术审美形态、艺术审美境界等基本原理问题分别作了讨论与阐述,旨在为艺术美学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对艺术美学感兴趣的其他读者参考。
    这本《艺术美学原理》是通过五年来的教学与若干专题思考而获得的一点收获。它先后经历了五届美术学专业与二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得到过许多同行、学生的热情支持、鼓励,也得到过三次听课专家组的热情称赞和建议。本书是《艺术美学》课程的基本原理部分,也是各门具体的艺术美。作者非常希望突破过去的分类艺术美学的一些思考局限与叙述框架,试图探讨具体的各种艺术美的一些原理性的问题,防止把艺术美学与艺术学、艺术哲学混淆起来叙述或讲解,从而影响艺术美学学科的深度建设与发展。
    文章节选
    **章 艺术美学导论
    **节 美是一种境界
    一、关于美的各种解释及其困难
    艺术美学是研究艺术美与艺术审美问题的学科。为了弄清艺术美的概念,先需要解释美是什么。而美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中外美学家花费了很大精力却并没有给出明确而统一的解释。概括地说,这些解释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主张。
    **种主张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事物之所以美,��于对象自身所具有的特征,而不在于人的主观性,否则人就失去了审美判断的基本标准,不符合人类审美演化历史。强调美是一种客观属性,曾经是主导20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看法。然而,坚持美的本质在于客观属性的看法,难以解释这样的审美现实: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即使是历史上的**艺术品,人们也未必对之有相同的审美见解;即使同一个人,对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他的审美感受与体验也会因为时空迁移而发生变化。如希腊雕像,西方有人把它视为古典艺术的精粹,而有的人则认为,其实好的希腊雕像能有十来件就不错了;有些历史教科书中公认的**艺术品,总有人看不出它美在哪里,甚至还有人强烈地厌恶它。因此,美作为客观属性的看法,在审美感受范围内并不能得到保证。
    ……
    目录
    **章 艺术美学导论
    **节 美是一种境界
    一、关于美的各种解释及其困难
    二、美与境界
    第二节 艺术与艺术美
    一、现当代艺术与美学的内在矛盾
    二、艺术与美的问题
    三、艺术美的界定
    第三节 艺术美学的根本目的
    一、艺术美学关注人生的**目标
    二、艺术美学通过经验方法与思辨方法的结合来实现其宗旨
    三、人及其生存是艺术美学的永恒主题
    第四节 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一、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艺术美学的学科性质
    三、艺术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艺术美学的意义
    第二章 艺术审美主体
    **节 成为艺术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
    一、每个人都能成为审美主体吗
    二、人的审美潜能及其实现
    三、审美体验是一种自觉自由的精神活动
    四、审美主体实现超越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 艺术审美创造主体
    一、艺术家的审美创造特质
    二、艺术家审美创造的必要条件
    三、艺术创作过程的具体审美特征
    第三节 艺术鉴赏主体
    一、大众艺术审美的权利及其生活化
    二、大众艺术欣赏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艺术审美中介主体
    一、审美中介主体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干预力量
    二、审美中介主体的干预作用是多向度的
    三、审美中介的干预作用要与习俗保持适度的协调
    第三章 艺术审美对象
    **节 艺术审美对象的概念
    一、艺术审美对象的一般概念
    二、艺术审美对象的产生
    第二节 艺术理想
    一、理想与中西艺术审美
    二、艺术理想的内在结构
    三、艺术理想的表现方式
    第三节 艺术形式
    一、艺术形式的概念
    二、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
    三、艺术形式的审美表现方式
    第四章 艺术审美活动
    **节 审美的地位及其确立
    一、对待审美问题的中西传统差异
    二、19世纪以来中西美学思考焦点的转换

    三、康德与王国维的贡献
    第二节 审美意识及其形成
    一、人与艺术关系结构中的审美意识
    二、审美意识的形成
    第三节 艺术审美活动的自然与实践基础
    一、艺术审美活动的自然基础
    二、艺术审美活动的实践条件
    第四节 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
    一、艺术审美活动的思维独特性
    二、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艺术世界之间特殊的精神交流
    三、艺术审美活动的个性化精神特质
    第五节 艺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
    一、感性艺术审美
    二、理智艺术审美
    三、超验艺术审美
    第五章 艺术审美形态
    **节 审美形态与艺术审美形态
    一、美是一种对象化的审美形态
    二、艺术审美形态即艺术美
    三、艺术美的若干特征
    第二节 艺术美的核心在于意象
    一、艺术美的三重意境结构
    二、意象作为艺术审美的核心
    第三节 艺术美的主要形态
    一、美术美
    二、音乐美
    三、文学美
    第六章 艺术审美境界
    **节 艺术审美境界的历史文化基础
    一、境界概念的产生及其审美内涵的形成
    二、艺术审美的三重境界学说
    三、艺术审美境界的三大精神特征
    第二节 艺术审美境界的实现基础
    一、“物我合一”与艺术审美境界的追求
    二、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艺术审美境界
    第三节 艺术审美境界的若干范畴
    一、崇高感
    二、优美感
    三、丑感与荒诞感
    四、和谐感
    第四节 艺术审美境界的培养
    一、艺术审美境界养成的根本目的
    二、艺术审美中实现自由境界的具体方式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