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阶段
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既不是艺术中的善也不是艺术中的真,既不将审美当作道德实践也不将其当作认识活动来研究,它强调美是艺术所追求的*重要的价值,强调自己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是在认识论的艺术美学之后才出现的,它的出现不是对伦理学的艺术美学和认识论的艺术美学的简单否定,而是既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很多在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艺术美学中合理的内容如今都被纳入到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中。具体来说,伦理学的艺术美学对现代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美及艺术美是一种价值属性、是对人的某种需要的满足这一理论假设上;而认识论的艺术美学对现代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积极���响,主要体现在美与个人以认识为基础的生活经验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上。
1.3.1 西方的艺术美学的独立
虽然康德和黑格尔为西方西方艺术美学的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们的基本思想还带有很强的认识论艺术美学的印记,康德甚至还带有伦理学艺术美学的印记。西方艺术美学完全走向独立是在20世纪,而从康德到20世纪的克罗齐、托尔斯泰等人,西方美学一步步摆脱认识论艺术美学的影响而走向了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
1.康德的艺术美学
独立形态的西方艺术美学的奠基人是康德,虽然他*终从善的角度来定义美,也将审美当作一种特殊的认识,但他的理论同时也包含着解构认识论艺术美学和伦理学艺术美学的内容。而康德对独立形态的艺术美学的突出贡献是他对美的分析。康德认为美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规定。
首先是“质”的规定:“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这就明确规定美和艺术美是非功利性的。
其次他从“量”的方面对美进行了规定:“美是那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虽然美与概念性认识无关,但却与概念性认识一样能让主体获得普遍认同。康德认为之所以大家都会对美的事物做出审美评价是因为正常人都有一种先天共通感。 美学在当代中国曾一度成为“显学”,但当代中国的两次美学大讨论主要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和一般美学体系而展开,而对艺术美的专门研究较少。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的艺术美学研究还不够深入。与成百上千的一般美学原理著作相比,国内艺术美学专著和教材数量还非常有限,这正是编写本书的一个原因。编写此书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当前的艺术教育事业进入了****的黄金时代,所有艺术院系都迫切需要一部能适应艺术院校师生教学之需的艺术美学教材,这也就使得本书的编辑出版刻不容缓。
与此前的一些艺术美学著作纯由理论研究者撰写略有不同,本书的编写者有的有过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实践,有的则具有多年理论研究的经验,希望这种人员组合能使本书更贴近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实际,而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便于读者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规律。当然,学术基础不同的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的侧**不同,文风也不同,本书也没有刻意去强求写作风格上的统一,而更关注的是本书是否揭示了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想要了解的规律。艺术美是全书关注的焦点,试图让读者全面了解艺术美的本质、规律、形态是本书写作的目的。
在写作过程中,编写团队内部注意经常沟通,探讨更合理的说法,力求结论的全面具体,力戒空话、套话。但并不能说,本书就尽善尽美,由于我们这支编写队伍很年轻,考虑问题还未必完善,很多方面思考还不够深入,因而本书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所预先设定的目标还有待读者的检验。诚挚地希望读者对本书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本书的内容创造条件,我们将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