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课程与教学设计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课程与教学设计

  • 作者:王嘉毅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08573
  •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01日
  • 页数:368
  • 定价:¥24.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与是浩如烟海,而且很难评判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各种理论和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和使用的条件。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有代表性的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汲取不同知识和理论的合理之处或精华。
    本书是关于研究“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知识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课程与教学概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课程与教学观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节选
    **章 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也是一个看法尚未完全一致的词语。教学是教育现象中*基本的活动,也是教育活动中*基本的概念。对教学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对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影响着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影响着对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一、教学含义的历史演变:
    “教学”也是一个复合词,而且二者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从甲骨文来看,“教”字来源于“学”字,教的概念是在学的概念的规定性中加上了又一层规定性。许慎在《说文解字》写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学两字连用,*早见之于《尚书·兑命》:“教学半”。孔颖达的解释是:“上��为教(音xia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学记》引用它作为“教学相长”的经典依据,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宋朝的蔡沈对此作注:“学,教也……使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说明其词义只是教者先学后教、教中有学的单方向活动。因此,这里所说的“教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学,而是指教的人的教与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国外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对教师及其教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教”受到了重视,于是“教授”一词逐渐流行,教学不单纯指教的人的教与学,还包括了教的过程以及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917年,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美国归来。他考察了国内许多学校,对当时学校教育中“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状况极为不满,他批评道:“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他主张“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学”。因此,他极力主张把“教授”改为“教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在这里,教学的含义是教学生学。
    ……
    目录
    **章 课程与教学概述
    **节 课程的含义
    第二节 教学的含义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课程、教学与教师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
    **节 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
    第二节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学**展与课程和教学设计
    **节 学生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课程与学**展
    第四节 学生特点与课程、教学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效学习与课程和教学
    **节 学习的含义及其特点
    第二节 学习理论
    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课程与教学观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促进学习的评价
    **节 传统评价观溯源
    第二节 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评价改革
    第三节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具备的特征与质量标准
    第四节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概述
    第二节 学期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三节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四节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教学过程的设计
    **节 教学过程的内涵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典型模式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教学模式
    **节 教学模式的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教学模式述评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建构、选择和运用
    第四节 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教学方法
    **节 教学方法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主要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教学策略
    **节 教学策略的概述
    第二节 主要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节 教学媒体概述
    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策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课堂管理
    **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秩序的管理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管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教学环境及其设计
    **节 教学环境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开展
    **节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节 校本课程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 校本课程的类型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第四节 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