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学校德育概论(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学校德育概论(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 作者:郑航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06005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278
  • 定价:¥23.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专家审定的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全书共分 11章。内容涉及人的德性与学校德育、个体品德发展与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学校德育手段和方法、学校德育的整体构想、德育课程与教学、其他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班级群体与班级德育、班级学生指导、学校德育评价、德育网络等。书中既有对德育理论问题的一般阐述与解释,也有对学校德育实践问题的梳理与分析,还有对学校德育尤其是小学德育应用原理以及操作方法的陈述与说明。在基础原理方面,注意探讨了人的德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及其德育要求、德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校德育的整体构建等问题;在应用原理方面,突出阐述了如何进行小学德育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如何在小学其他课程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如何对班级群体和个体进仃指��、如何开展学校德育评价特别是如何改进学生品德评价、如何构建德育网络等问题。
    本书可作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或主要参考用书,也可供教育硕士小学教育方向和有志于从事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相关人士阅读和参考。
    文章节选
    第二章 个体品德发展与学校德育:
    **节 品德发展概述:
    一、品德及其特点:
    品德亦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长期的道德行为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现象,既具有明显的个体意识倾向性,也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一般个性心理不同的是,品德以道德价值为核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部分”①,自我意识、目的、理想、信念等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则是其根本属性。
    在心理学中,对于品德是否表现为一种心理特质,存在着特质论和情境论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特质论者认为,品德就是一种能够导致习惯性行为的心理特质,这种心理特质能够在不同的行为情境中表现出稳定性、一贯性。但是,20世纪20、30年代,哈桑和梅(Hart-shorne,H.& May,M.A.)等人历经三年的“品格教育研究”项目,在对约11000多名8~16岁的被试进行了有关诚实和欺骗行为的实验之后发现:儿童的品德是其所处特殊情境的函数,在特殊情境中,个体的行为是否诚实,依赖于不诚实所获得的奖赏、不诚实被发现的概率和社会标准等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对于个体具有某种特质是否必然产生行为的一致性,又进行了几十年的仔细研究。基于此类研究,情境论者便提出,人的行为并不具有一致性,人们在不同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品格特质。尽管如此,从品德这一个性心理现象的整体来看,两种观点似乎并不矛盾。特质论注重品德之为品德的个体性、一致性维度,情境论突出品德之为品德的实践性、有效性维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品德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
    目录
    前言
    **章 人的德性与学校教育
    问题情境:一次纽约“大审”
    **节 道德、德性与德育
    一、 道德与德性
    二、 德性与德育
    三、 德育与公民教育、礼仪教育、个性心里品质教育
    四、 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与小学教育的意义
    一、 德育的功能
    二、 学校德育的缘由
    三、 小学德育的意义
    第三节 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小学德育的基本走向
    一、 德育价值重现的社会背景
    二、 现代学校德育观的确立
    三、 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走向
    第二章 个体品德发展与学校德育
    问题情境:保住自己的“裤头”
    **节 品德发展概述
    一、 品德及其特点
    二、 品德的结构
    三、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品德发展理论
    一、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品德发展观
    二、 精神分析学派的品德发展观
    三、 社会学习论的品德发展观
    第三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小学德育
    一、 小学生品德发展
    二、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要求
    第三章 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
    问题情境:“俭朴”和“谦虚”统统下课 新版学生守则让老师“畏难”
    **节 学校德育目标
    一、 德育的根本目标
    二、 德育目标的特点与作用
    三、 小学德育目标的确定及其具体化
    第二节 学校德育内容
    一、 德育内容的分类
    二、 我国小学德育内容
    三、 学校德育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学校德育手段和方法
    问题情境:校园”节约之星“=“吝啬鬼”?
    **节 学校德育手段
    一、 语言
    二、 榜样
    三、 情境
    四、 环境和氛围
    五、 规则和纪律
    六、 奖赏和惩罚
    第二节 学校德育方法
    一、 德育方法及其分类
    二、 一些基本的德育方法
    三、 学校德育手段、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学校德育的整体构想与实践模式
    问题情境:“德育*美丽的风景”怎么样
    **节 学校德育的良种基本方式
    一、 直接的道德教学
    二、 间接的道德教学
    第二节 学校德育的整体构想
    一、 影响学校德育整体构想的因素
    二、 我国小学德育的整体构想
    第三节 学校德育模式
    一、 德育模式的含义
    二、 当代西方几种主要的德育模式
    三、 我国小学德育模式的构建
    第六章 德育课程与教学
    问题情境:课改新理念催生课堂新表演
    **节 德育课程及其分类
    一、 德育课程的含义
    二、 德育课程的一般分类
    三、 小学德育课程的具体类型
    第二节 德育课程的编制
    一、 德育课程的整体编制
    二、 小学德育课程编制的形态
    三、 小学德育课程编制的内容
    第三节 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
    一、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演变
    二、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局限性
    三、 小学品德综合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第七章 其他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问题情境:“情感信箱”
    **节 各科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一、 各科课程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二、 各科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方式、途径
    三、 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学校各类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一、 活动课程及其德育价值
    二、 小学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第三节 隐性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一、 德育隐性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二、 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渗透
    三、 师生关系与学校德育
    四、 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
    第八章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
    问题情境:班干部带薪服务 受监督有下岗危机
    **节 班机及其德育功能
    一、 对班级的一般分析
    二、 班机的德育功能
    三、 班主任的职责
    第二节 班级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 健全班级组织和规范
    三、 确立班级目标
    四、 开展班机活动
    五、 营造班级氛围
    六、 引导自我教育
    第三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一、 班级德育中班主任的角色
    二、 班级德育中班主任的素质
    第九章 班级学生指导
    问题情境:难忘的八个字
    **节 学生指导概述
    一、 学生指导的德育意义
    二、 学生指导的类型与内容
    三、 学生指导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班级个别指导
    一、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指导
    二、 班级人际冲突的预防与协调
    第三节 班级个别指导
    一、 学生品德发展的个别指导
    二、 学生不良品行的预防与矫治
    三、 学生指导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
    第十章 学校德育评价
    问题情境:一个小学教师的困惑
    **节 学校德育评价概述
    一、 德育评价及其功能
    二、 学校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学校德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一、 确定学校德育评价目的
    二、 设计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三、 组织与实施学校德育评价
    四、 学校德育评价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一、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基本任务
    二、 学校德育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三、 学校德育实施过程评价
    第四节 学生品德评价
    一、 学生品德评价的主要方法
    二、 学生品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配合
    问题情境:好孩子+宣传委员=长大后不想当好人
    **节 家庭德育
    一、 家庭德育的特点
    二、 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侧**
    三、 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社会德育
    一、 社会因素对个体品德发展的影响
    二、 社会德育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德育网络
    一、 德育网络的含义与作用
    二、 德育网络的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一代新人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