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述10种公共关系模式,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和方法的有机系统。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这种系统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每个系统以一定的公共关系目标和任务为核心,一般由若干种具体工作方式组合而成,具备着特定的公共关系功能。每个系统具有具体的适应性、针对性,需要由公共关系主体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结合公共关系客体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在具体的公共关系实践中,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也无必要同时采用所有公关活动模式。但同时,任何组织的公关活动又不只局限于某一种基本模式,往往要根据具体的公关工作,选定其中某一模式,有时是多种模式并行采用,交叉运行,以求*佳活动效果。因此,要求公共关系人员要根据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组织所面临的不同环境,以及具体的公关任务,选用适当的公共关系模式。
选择和运用公关模式的原则如下:
l.阶段性原则
就是公关人员要根据组织不同的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公关模式。一般而言,当一个组织刚成立或刚推出一项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时,要选择宣传性公共关系模式、交际性公共关系模式,以帮助组织尽快树立形象、使组织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当一个组织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产品(服务)已被公众认可、接受,信誉已经建立时,组织的公关工作应该选择服务性模式、社会性模式、建设性模式、维系性模式,以保持和维护组织的形象,并且不断寻找新的契机,拓宽组织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组织的影响;当一个组织与自己的公众和发展环境产生冲突,组织面临危机、处于逆境时,其公共关系工作应该选择征询性模式、防御性模式、矫正性模式,以尽快改变公众态度、扭转不利局面、重塑组织形象。
2.类别性原则
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其常用的公关模式也可能不同。如经济组织经常要用到宣传性公关模式、服务性公关模式、社会性公关模式、维系性公关模式;文化组织经常要用到交际性公关模式、宣传性公关模式;政治组织经常要用到征询性公关模式、建设性公关模式、防御性公关模式。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已经整整100年了。百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关系事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社会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信赖关系的建立、巩固与发展,相互矛盾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以及对公���关系运行规律的研究与揭示,公共关系学科体系被建立并日臻完善,一门新的科学--公共关系学诞生了。20世纪下半叶,公共关系在全球广为传播,深受各国政府、企业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许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共关系学被引入我国。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科学,它不仅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其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也蓬勃开展起来。公共关系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达数万人之多,各种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多达1500多家;建立了公共关系人员自己的专门机构--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我国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都很重视公共关系,都在一定范围内自觉运用公共关系为自身服务;公共关系意识已进入了许多组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尤其是系统性较强、能够反映学科发展*新内容的教材尚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