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基础教育不是只做课堂教学,除了教学,我们还抓班级建设。这方面我们已经进入到学校的综合研究中,做了6个专题的研究,将来要出6个系列的丛书。
项目选择好了以后就要选择实验学校、实验班级。我们先选择的是愿意做、有需求的学校。我开诚布公地和校长、教师们说:“跟我做不会马上出名,跟我做就只有实实在在地做,把名利先放一边,把学校做好,把孩子的发展做好,让我们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高价值。”至于等到做好了,大家认同了,更多的学校愿意来仿效了,来向实验学校学习,那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但它不是作为我们的**目标去追求的。我们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一开始是不挂牌的。**批实验学校基本上都到了5年以后,我们进入推广阶段的时候,我觉得要对这些学校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历史做一个纪念时,我们才开始挂牌,就是“基础教育始创学校”。但是始创不等于永远都创,如果在发展、扩展阶段这些学校掉队了,比如,现在我抓着精品学校的建设,有些学校也未必就做得好,所以始创也未必就能拿到精品的牌,这动态的、精品的牌是对他们阶段性的历史成绩的肯定。其实这块牌不会有什么名利的含金量,但是有一种事业的含金量,就是你为这个事业奋斗过。我们是事业凝聚的共同体,是相对不重名利的共同体,是事业心比较强的一批人在一起奋斗的团体。我们在闵行区的实验得到了新老教育局长的很。大支持,现在闵行区已经决定,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就以新基础教育为**,整个区已经有70%的学校参与进来。当然各校层次有差异,但有差异不等于做不好。不是一定要选��**学校,我们选择各种类型的学校,有城郊结合部的学校,有纯粹农村的学校;有百年老校,也有刚刚建立3年的学校。我想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一些基本的理念清晰了,一些基本的思想明白了,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的学校实现不同的发展。快慢前后可以不一样,但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各校的强项优势有差异,但是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
班级也是这样,我们找志愿者。在这个方面我的体会还是很深的,新基础教育的转型性改革是一个攻坚战,不仅需要向已经有的传统、习惯挑战,更重要的是参与这个研究的人,要不断地战胜自己。所以只有那些有着强烈发展愿望的人,才能真诚地投入到这个研究中去。无论是怎样的研究,都不太可能一哄而上,而是需要一批开路人,他们学习得多、实践得多,我们也关注得多。我们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初始阶段就是人盯人做,只要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传统,有着悠久的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地位的教育家,产生了以《学记》为代表的对世界教育学界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今天,站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教育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科学规范、提高科研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求学术规范、正确使用研究方法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的关键。成熟而有质量的教育科研,一定是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虽然对此问题尚人言言殊、见仁见智,但也越来越有共识--教育科研越来越需要强化行业规范标准,越来越需要加强研究者能力建设,这对于立教育科研之规、树教育科研之范、奠教育科研之基、领教育科研之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需要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行业规范和方法训练。当前,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从业队伍不断扩大,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局面已经形成。一方面,教育行政人员、跨学科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广泛参与教育科研。因此,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保护研究者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益,有必要通过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规范和方法训练来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保证教育科研的与时俱进。
其次,克服教育科研的偏差需要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行业规范和方法训练。有分量、能对教育实践发挥影响的教育科研成果,往往重视选题且研究方法运用得当。有的研究结论之所以难以服人,是因为研究者重视选题但不注意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有的研究结论之所以不能对实践发挥影响,是因为研究者关注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但问题意识较差。要克服这些偏差,研究者需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问题意识,注重学术规范,强化研究方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