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虽然这两个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以及类似的生产工具、手工操作的劳动形式,都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剥削**社会,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教育目标的狭窄性
此时教育开始出现专门化,学校产生了。公元前2500年,埃及就出现了人类*早的学校,中国古代也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了学校。此时的学校,其目的仅在于培养官吏、牧师或骑士。如,古代中国学校的目的就是传播统治**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巩固其统治的官吏;中世纪欧洲世俗教育与僧侣教育则培养各自所需要的骑士或牧师。
2.教育对象的**性
主要是从教育对象上讲的,**的存在规定了教育的**性。在奴隶社会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只有奴隶主**的子弟,而在封建社会教育的**性被推为等级性,即使同为统治**,不同官职出身的子弟却要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此时劳动人民只能在生产劳动中接受教育,没有资格,也上不起学。另外,教育的**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运用等方面。与统治**的教育不同,被统治**的教育主要是在自己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大量的事实教育自己的子女明确在本**内部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对统治**的仇恨。从此以后,**性是一切**社会教育的重要属性。
3.教育内容的强制性与专制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性决定了教育内容主要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的。
(1)奴隶社会。东方学校主要实施以礼乐为**的文武兼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西方学校主要学习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2)封建社会。东方学校主要学习“四书”“五经”与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西方学校学习中世纪教会教育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以及骑士教育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4.教育方法的机械性与刻板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性、等级性规定了受教育者必须从内在思想到外在行为必须坚决服从社会**、等级秩序,知识的学习只能是机械记忆、背诵,对既成定论的接受,即使是个人体会、践行也不能超越社会规范,是一种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棍棒纪律教育。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与教育自身的发展,近代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近代教育的总特征
与古代教育相比,近代教育出现一些新特点,比如,以大机器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普及教育受到重视;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资本主义**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2.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点
(1)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有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有产**的学校,学费昂贵、教育设施和师资优良;有**劳动人民子女学习的公立学校,培养掌握一定文化和生产技术劳动者,学校**性非常隐蔽化。(2)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3)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幼儿园、职业与技术学校、各种成人教育机构等。(4)教学内容丰富化。压缩了古典文科的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提出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教育
(1)受日本、德国、美国教育的影响,体现殖民地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出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中国的“双半”教育则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基本方针的兴学校、废科举、建立近代学制,1902年颁布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并执行癸卯学制,1905年废科举,1912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二是民主革命教育与反动政府教育之间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斗争,产生了解放区和国统区迥然不同的两种教育。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进入到20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器化革命在主要**已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主义成为世界三股*强大的潮流,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它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世界产业革命浪潮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与这种剧烈变化的社会相适应,现代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
1.教育目标上强调素质、造就通才、弘扬个性、尊重创造
现代教育比较重视素质教育、通才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2.教育时空上强调教育的终身化、国际化、信息化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相继提出了终身教育、国际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等新的教育时空观念。日本筑波大学编的《现代教育基础》中指出:“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这种观念使人们有可能将教育现象作统一地综合地考察,或者使整个活动重新体系化。”终身教育的构想是“创造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的、从生到死进行教育的过程的原理。”
3.教育地位上强调教育民主化、教育全民化、教育大众化以及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是指在处理教育与经济关系的问题上,采取优先发展教育的策略;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过程、结果的平等,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全民化、大众化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接受扫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