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甚至扩散,引起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或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细菌来自宿主体外的感染称外源性感染。传染源为患者、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外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昆虫媒介和输血注射等途径进入宿主体内。
2.内源性感染细菌来自患者体表或体内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大多是体内的正常菌群,少数是以潜伏形式存在于体内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菌群和口咽部菌群是*重要的内源性感染源。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癌症晚期患者、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使用免疫**剂者等易发生内源性感染。
二、感染的类型
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出现不同的感染表现。感染可分为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类型。
1.隐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细菌数量少、毒力弱,造成的损害轻微,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人群中90c70以上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同样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潜伏感染细菌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细菌潜伏于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检测不到,称为潜伏感染。如潜伏在肺部钙化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细菌可大量繁殖引起疾病复发。
3.显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弱,入侵的细菌毒力强、数量多,造成组织细胞损害,生理功能异常,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传染病。根据病情急缓显性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根据感染范围显性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1)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数日至数周),症状明显。病愈后细菌被彻底清除,如霍乱、肺炎、脑膜炎等;
(2)慢性感染: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病、布鲁菌病等;(3)局部感染:细菌侵入机体,引起局部病变称为局部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疖、痈等;(4)全身感染: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由局部向全身扩散而引起全身症状称为全身感染。全身感染表现为:①菌血症:细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歇性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称为菌血症。例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②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临床表现为高热、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瘀斑、肝脾肿大等,甚至休克死亡。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③脓毒血症:即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伴有多发化脓性病灶称为脓毒血症。脓毒血症病情危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伴有多发性皮下脓肿、肝脓肿或肾脓肿等。④毒血症:细菌侵入机体仅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称为毒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