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阶段
1)正确理解协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整个协商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在谈判的准备阶段,谈判双方,尤其是工会方的谈判者,必须缓和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把握期望值和实际谈判过程之间的差距。谈判的结果不在于得到一个*好的报价,而在于达成一个内部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因此,要求谈判代表在准备阶段不仅要正确把握本方内部各利益团体的预期和能够接受的结果,还要对诸如未来经济形势,尤其是关于竞争环境和集体合同有效期内发生的通货膨胀或政府采取预算限制所带来的更大范围的不确定性进行较好把握。
2)对集体协商中的问题的理解。对谈判中的问题加以分类,区分哪些是实体性内容,哪些是程序性内容,哪些是有关双方关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虑,要与“分配谈判”和“整合谈判”的方式结合起来。实体性问题是那些对劳资双方利益直接产生冲突的问题,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计划、工作量、就业保护,以及对技术改进的限制等。程序性问题是有关谈判双方如何达成协议的规定,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申诉程序,一旦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就要通过这一程序解决冲突。其他的程序性问题还包括解雇提前通知、安排加班的程序,以及提升、调动程序等。劳动关系问题是那些与工会的职责、功能紧密相连,影响工会力量和**的问题,包括雇员是否有权加入工会、工会参与决策、共同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以及其他如工会在工作场所的角色定位问题等。分配谈判,是指劳资双方由于资源有限需要分配而进行的谈判,这种谈判是一种不赢即输的情景,是单方获益的谈判,自己得到的同时意味着对方失去;一方资源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方资源的减少。整合谈判,是指双方都能从解决方案中获取潜在利益的谈判,这种谈判是一种双赢的情景,追求双方均有所得,通过合作能够同时增加可分配的资源。
3)双方的谈判底线。双方在来到谈判桌之前,需要预先设定一个*低能接受的谈判底线。如果双方的底线有交叉或部分重叠,我们就认为双方之间存在一个能够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区域。能否达成协议不仅取决于双方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区域,同时还取决于这个区域的大小。区域越大,双方的余地就越大,也就越容易达成协议;如果解决问题的区域很小,虽然有可能不举行罢工而达成协议,但谈判将是非常艰难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