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看不见的剪辑(插图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看不见的剪辑(插图版)

  • 作者:鲍比• 奥斯廷 张晓元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54037
  •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 页数:331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我们揭开了电影剪辑世界的幕布,以充满趣味性的笔触展示了剪辑这门神秘艺术的魅力所在。出身剪辑世家的鲍比?奥斯廷运用自己浸淫专业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诸多世界**剪辑师的作品为案例,分门别类地阐释了剪辑师究竟施展了什么样的魔法,来使观众对电影笃信不疑。
    通过分析经典巨作《毕业生》、《唐人街》、《后窗》、《法国贩毒网》、《十二怒汉》、《体热》、《一夜狂欢》和《虎豹小霸王》等片中的剪切点截图,奥斯廷详细探究了转场的使用、动势的建置、音乐与动作的契合、为演员表演和摄影角度查缺补漏等剪辑技巧,将剪辑师如何巧手慧心地操控我们的观片期待,又如何设置各种“圈套”来引诱我们对故事的发展欲罢不能,揭示得一览无余。她用鲜活生动的**手创作经验告诉我们,所谓“看不见的剪辑”的要义,正在于“别让观众看出电影剪辑的把戏,让他们相信魔法”。 超值**:典藏版连环画(回味昨日旧梦,重温少年情怀,精美礼盒包装,汇集众多名家的经典之作) 超值**:连环画报影印本(十载光阴原版重现,记录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影印时代*为生动的缩影)
    文章节选
    **章
    1.1拍摄前
    在这个阶段,导演致力于排练、修改剧本、物色拍摄地点、分派角色———甚至是制作服装、场景设计和定装,而剪辑师可以选择是否参与到这部分工作中。正因为剪辑师在这些工作中无足轻重,所以他的作用非常多样化。这不但取决于他参与其中的兴趣有多大,更取决于导演和剪辑师双方的自我意识与个性,以及双方的组合对彼此间的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1.2拍摄中
    拍摄现场有时干劲冲天,有时甚至混乱不堪,这样的情形与安静有序的剪辑室工作形成鲜明对比。为了要保持客观的态度,有的剪辑师宁愿待在他们的剪辑室中。但也有剪辑师发现,偶尔在拍摄现场观察导演做出的选择,能够更好地了解导演的诉求。这种时候,导演的自信心是一个真正的关键因素。有些导演,特别是初次执导的人,认为他们需要有非常专业的剪辑师和摄影师与自己一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剪辑师会提出拍摄建议,但他要小心,别让摄影师感到太过分。
    即便是有经验的导演,在拍摄中遇到棘手的逻辑问题时,也极有可能叫剪辑师到拍摄现场来商讨。当拍摄一个复杂的动作场景或群戏场景时,导演可能会问剪辑师其场面调度(这里是指摄影机和演员的位置)是否足够覆盖(必须的摄影机机位设置和拍摄角度)整个场景。如果遇到镜头匹配的问题,剪辑师或助理剪辑师也有可能会被叫到拍摄现场,例如,要求他们带来影片的素材片段,以便验证场景中演员曾经所在的位置和当时的服装。同样,如果影片制作时间和经费有限,导演也会就某些机位的设置是否真有必要等问题征求剪辑师的意见。
    不管怎样,当剧组的其他成员正在进行拍摄时,如果仅仅是因为需要剪辑师进行素材剪辑,就要求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拍摄现场,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导演通常希望在正式拍摄(由全部演员和剧组的原班人马进行的拍摄)完成后就能看到初剪的大部分影片。第二组拍摄(由除去导演和主要演员以外的第二剧组进行的拍摄)会在正式拍摄前后进行。如果这部影片制作宏大,并且有两个或更多的摄制组,那么可能就难以在拍摄关机的同时,完成初剪的工作。然而,这种情况是例外而非常规。为了搞清楚是否有必要重拍镜头,导演理应在剧组成员和演员解散之前就看到影片的初剪。事实上,影片开拍之初,导演就应该在拍摄日程表上留出富余时间,以便安排重拍工作。如果重拍被迫拖延,就会带来经费和演员档期方面的问题。
    如果剧组在外景地拍摄,剪辑师有可能没有跟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但通常情况下剪辑师都会和剧组一起行动,除非预算实在太少。在拍摄期间,助理剪辑师会准备工作样片(daily,为导演和剧组成员放映的前**拍摄的素材)。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样片是电影胶片格式的,但如今随着影片的预算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作样片也开始采用高清磁带或数字格式来拍摄。事实上,导演和剪辑师有时也会在电脑上观看前**的拍摄素材。
    剪辑师开始剪辑素材时,导演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但导演几乎都会在放映工作样片时提出意见。他会选择某些镜头,并且认为应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开始一个场景。他更喜欢特殊的镜次(take,指在同一角度多次拍摄的影像单元),根据演员的表演来决定镜头的取舍。在变化多端的拍摄过程中,导演认为应该对影片作多少剪切取决于影片中出现的问题或令人担忧的情况有多少——或者是导演对剪辑师的信任程度有多高。导演*大程度介入的时侯,他会和剪辑师在**一起工作,并且在拍摄现场的停机时间里告诉剪辑师该在哪里进行剪辑。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导演对剪辑师缺乏信心,或是导演过于自以为是,也有可能是两个原因皆有。如果他熟知剪辑技巧,而且对拍摄和剪辑的结合方式有具体的打算,他也可能因此更深入地参与剪辑工作。但是如果导演想要评估剪辑师的才能,他通常会先观察剪辑师处理素材的方法。即使放手让剪辑师去处理影片,导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客观判断。
    第二章
    2.1初剪
    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逻辑是重中之重。事实上,每一个阶段的拍摄进程都可能留下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电影导演们但凡有一念之差都会毁了整部影片,奇迹是不会在剪辑室上演的。即使剪辑师尽全力来拯救一部坏剧本或糟糕的工作样片,他也无法靠这样的东西剪出一部**的影片。然而当剪辑师“组装”好了所有的素材,他就必须得承受遭到指责的冷酷现实。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初剪却也是剪辑师*具创作潜力的时候,因为初次接触到影片,他正处于感觉*新鲜、思维*活跃的状态。不过,当剪辑师全身心投入进去时就会发现,对于他真正要开始的工作来说这只是可怕的**步。
    然而在接触到影片素材之前,剪辑师自己就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他一开始就应该反复阅读剧本,对影片的熟悉要达到导演和编剧所预想的程度。一旦他领会了这些材料,他就得思考影片中的每个场景以及在整部影片中它们的前后联系。作为影片制作的*后一个步骤,他必须把剧本视作剪辑工作的蓝图。因为毕竟他是影片制作过程中*后一个讲故事的人。当拍摄出来的场景*终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应该问自己如下这些问题:
    这个场景是关于什么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个场景处于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哪个阶段?
    观众应该认同还是憎恨某个特定的角色?这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观众应该在该场景中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同情心转移到另一个角色上吗?
    需不需要强化一些细节来展示人物或情节?
    这里需要制造意外或震惊的效果吗?
    场景中的戏剧节奏弧线和高潮是什么?如果不止一个,哪一个是*有力的?
    在整部影片的前后关系中,这个场景是如何起作用的?
    每个剪辑师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原始素材。有的剪辑师说,他们*初看素材时会把自己当作观众;而有的剪辑师浏览工作样片时就会在脑子里立刻开始剪切。无论如何,剪辑师都得反复看片,直至自己完全吸收了所有信息。看片的同时,剪辑师需要记下导演和自己*偏爱的角度和镜头,以及这些角度和镜头发生的特殊时刻以及对话中的特殊台词。
    接下来就到了身体力行的时候。剪辑师坐在电脑前面。他已经对影片以及关于影片的一些意见了如指掌。现在他清楚自己将要面对一系列经常要做的决定。有些决定他必须马上就做:要用什么角度和镜头?每个镜头分别在哪里开始和结束?这看似很简单,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几乎是没完没了的,才发现做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好在影片的初剪工作已经大大地减少了一些潜在的选择,但需要做决定的镜头数量仍然多得让人不知所措。
    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建议是,剪辑师必须放松身心,让这些影像材料**他思考。他必须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尝试着将影片看成一个整体。犹如一个艺术家用黏土制作雕塑,他必须首先构建出一个基本的形状,然后再考虑精雕细琢。他不应该被整个片子搞得不知所措,而是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去把握。他没有必要来来回回地计较剪切的镜头有多少帧或者长度是多少,因为这毕竟不是数学和力学。他只要能剪下去并且不被细节和鸡毛蒜皮的问题纠缠就好,比如某个动作从一个镜头到下一个镜头匹配得不够**,或是一句台词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他在剪辑初期就过度分析、不断揣测这些问题,那么当到了关键阶段时,他很可能会变得不知所措、迷茫困惑。
    如果剪辑师发现自己进退两难,在一个场景中反复挣扎都无法搞定它,他就该把这个场景放到一边,暂时不去管它。如果他复查一个场景却讨厌自己做过的剪辑,这样做也同样适用。几天以后,他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变客观了,能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剪辑师还可以把这个场景给其他人看,特别是助手或实习生,从他们的意见中获取灵感。这种方法颇为有益,尽管在这个阶段,过多的意见会给剪辑师的工作带来风险。剪辑师要相信,一旦影片成形,哪里节奏慢了,哪里需要剪掉或移动,哪里出了问题等等,对他而言都会一目了然。
    剪辑师处理素材的方法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这取决于剪辑师的个人想法、从导演那里得到的指示,以及某个特定场景的需要。剪辑师会首先使用*好的主镜头(mastershot,一种奠定角色和其所处环境的全景镜头),然后再剪切至一些角度不同的镜头,用它们在必要的地方与主镜头进行交替。有些剪辑师会选择不同的镜头作为起点,甚至是用特写镜头。不管怎样,导演依据剧本拍摄和描述的所有内容,如果不是太糟糕,剪辑师都应该尽量剪辑进去。这并不意味着剪辑师必须使用每一个角度所拍摄的镜头,因为这样会使影片的剪辑陷入困境。但是**遍剪辑出来的片子会比成片要长。基本规律是,初剪会比*终的成片长出10%至15%。而随着剪辑进程的深入,影片的长度会由自身的特点来决定,这是因为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技巧,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拍摄风格。
    2.2剪辑师与导演一同工作
    初剪之后,导演将会立刻来到剪辑室,当然更有可能是在他休完一个短假以后。如果导演在封镜(完成拍摄)之前没有完整地看过素材,那他也至少看过大部分剪辑过的段落,当然包括那些有问题的可能需要重拍的素材。在导演的休息结束以后,为了模拟真实的观影体验,他通常都会和剪辑师在一个小剧院内放映影片,而不是在电脑上观看。剪辑师和导演观看初剪的影片,是他们保持客观性的黄金时刻,这使得他们能*直接地体验到观众的切身感受。一旦他们开始挑剔影片,他们同时也就失去了宝贵的客观距离。虽然导演通常看到初剪影片时会感到紧张,但至少他还没有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听到太多的意见。然而剪辑师不得不帮助导演接受这样的现实:他的意愿只能部分地在影片中得到实现。
    在导演和剪辑师更精细地剪辑影片的几个月里,他们会将大量精力放在细节上,不过他们的头脑中应该始终秉持自己对整部影片的**印象。他们还必须忠诚于自己*初的关注之处,比如主角是否足够引人喜爱?哪些角色需要更进一步的挖掘?故事的哪个部分是令人困惑的?故事讲述的是不是他们想要说的东西?随着导演和剪辑师对影片讨论的深入,剪辑师的想法会与导演的意图更加合拍,他应该遵从他们达成的共识,但也要在这些期望之外给导演一些惊喜。有时候他甚至需要充当唱反调的人来推翻导演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两种工作状态会反复转换:导演和剪辑师一起工作——剪辑师单独工作。他们会一起看完一个场景并对它进行细致的探讨,接着剪辑师会当着导演的面就开始做一些剪切。然而,剪辑师往往更情愿在导演给出意见后独自为剪辑而奋斗,尤其是在片子有问题的时候。在导演再次回头来看之前与他保持一定距离,能让剪辑师全神贯注地投入剪辑工作。这期间他们会修改一个场景或段落(sequence,故事、时间或地点有关联的一系列场景),拿掉一些场景(把它们从剪辑的影片中删除),调整它们的长度、镜头以及视点。他们也会撤消许多这样的改变,然后再从头来过!
    这是考验剪辑师耐心、灵活性和幽默感的时刻。如果导演要求剪辑师做一些他强烈反对的剪辑,他可以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但他仍然要按导演的要求去进行尝试。无论如何,剪辑师都不能因为自己懂得更多的技术知识或对电影更熟悉而堕入唯我独尊的思维陷阱。充当一名协调者是剪辑师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之一。话又说回来,除非他做出了尝试,否则永远都无法确信什么事情是自己无法做到的。

    第三章

    尽管跟导演一起工作常常需要具有灵活性,但是为了让你能够步入剪辑艺术的正确道路,在此我向你提供了一些建议。
    “专注”是这场游戏的名字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需要井然有序的工作节奏,因为你在剪辑的时候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影片。
    把故事讲好 这个道理看似老生常谈,但如果你把这句话像咒语一样牢记心中,它就能帮你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就像讲笑话一样来叙述故事,笑点要把握恰当,而且你必须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打住。
    每一个故事都有开始、发展和结尾;了解观众在每个部分所期待的是什么 开始:开场要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你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达到这个效果,十分钟以后,观众便会开始评判你的作品;发展:在推动故事发展的同时,你一定要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结尾:无论到目前为止观众们有多么喜欢这部影片,如果结尾不出彩,你还是满盘皆输。你一定得为结尾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你要让它变得可信,并能使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而且不能过于超出他们的预期。
    影片**,场景第二,瞬间第三 只要剪辑存在,就需要对影片、场景、瞬间这三个因素进行排序,这个顺序取决于该因素服务于影片的重要性。不能仅仅是因为你或者你的导演偏好某一雪景或者某一有个人意义的场景,就舍不得把这个场景或瞬间剪掉。对于这类受个人意识驱使而选择的场景,一个好的剪辑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只要有用,就不要剪掉 尊重影像的价值,相信瞬间的力量。
    有合适的理由再进行剪切 为了表现新的信息或情感而剪切。剪辑师常常有“过度剪辑”的倾向,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
    在你到达情绪*高点的瞬间——剪切!别被观众牵着鼻子走,应该略微领先于观众去指引他们。保持观众持续的观看欲望。
    绝不要为了一句台词而剪切,要为一个反应而剪切 如果观众已经知道了角色正在说什么,并且从所见的角色那里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那么就剪切到另一个更能展现剧情的人物那里去。
    移动的物体和发出噪音的源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需要用一些手段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时,要把这个方法谨记于心。
    避免让观众感到无聊 如果观众开始打呵欠,这便是剪辑师*严重的罪过。失败的剪辑让观众心不在焉、双眼迷茫。他们因此会更加注意到影片的失误和问题。
    避免重复 不仅是在故事的讲述上,在视觉上也应避免重复。如果因为一些场景的需要而不得不剪切回雷同的镜头,那么你每次都应该把它剪得更短。因为你并没有向观众展示新的信息。
    避免让观众感到迷惑 尤其是观众的方位感,剪辑师应尽快确定演员或物体在场景中的位置,如果随后有新演员进入了该场景,应重建他和其他演员的关系。
    把影片看做是一系列的节奏弧线 无论是个别场景还是��部影片,你都要从一个水平面上开始,接着升向高潮,然后必须放慢节奏,从头再来,因为影片发展到高潮之后便无法延伸到更高的水平。如果你滞留在一个水平面上,即便影片充满了各种声色、各式戏剧性场景,都不会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如何让电影有趣?关键就看你怎么架构它的高潮和低谷。
    此时无声胜有声 沉默和静止的效果往往胜于语言和动作。剪辑中常常遇到停顿、观望以及等待的场景。一段对话场景中的静默所创造出的紧张感不亚于警匪追逐的场面。
    尽可能在运动中剪切 如果有可能,单个镜头乃至整个场景都应该在持续的运动中开始和结束。因为这些镜头的转换能使剪切显得天衣无缝,并且在同时保持了场面的连续性。
    初剪宜长不宜短 因为删减比添加容易。
    追寻情感效果 剪切要捕捉演员的眼神或其他出自演员内心世界的微妙的表达。表演中细微的变化能透露他们深沉的感情。
    弄明白怎样纠正错误而不矫枉过正 一种改变会对影片的整体价值和立意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把素材整合起来之前不要轻易下定论 有些场景单独看很有冲击力,但把它和前后的场景连在一起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而一种更加精妙的组合——也许场景本身并没有什么冲击力——却有可能让影片出彩。
    永远别说**不行,并且永远不要放弃 你应该尝试一切,甚至用那些逻辑上行不通的方法进行剪辑。这种方法能带来太多快乐的意外与惊喜。况且,你也可以随时撤销你所做出的尝试。
    出其不意 引而不发,吊足观众的胃口。
    规矩是用来打破的 *终,知识和经验会有助于你明白你可以把极限推向多远,并且给你勇气去跟进你所做出的任何大胆的抉择。毕竟,就算是毕加索,也只有在掌握了绘画技巧、训练出自己的写实能力之后,才有胆量把它都画成荒诞的东西。
    如果你想震撼观众,必须得有充足的理由 意义明确并且具有极大视觉冲击力的剪辑仍然要服务于某种目的。
    剪辑是思考,不是删减 别听见发令枪就开跑。动手之前坐下来,认真权衡你的选择。
    *好的剪辑是看不见的 不着痕迹的剪辑在于观众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却又深深地被剪辑出的镜头所吸引。
    剪辑的艺术就是欺骗的艺术 别让观众看出电影剪辑的把戏,让他们相信魔法。
    目录
    简目
    **语
    前言
    序 诱人的魔术师
    第1章 前期阶段
    第2章 完成初剪
    第3章 掌握剪辑魔法
    第4章 创造看不见的剪辑
    第5章 时间欺骗
    第6章 动作欺骗
    第7章 认识眼睛
    第8章 认识摄影机
    第9章 声音和音乐
    第10章 效果整合
    第11章 剪辑师与导演的“婚姻”
    第12章 制定规则和突破规则的历史
    第13章 场景分析与剪切点
    第14章 制造魔法 剪切点(截图)联系表
    重要词汇
    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
    出版后记
    细目
    **语
    前言
    序 诱人的魔术师
    第1章 前期阶段
    1.1 拍摄前
    1.2 拍摄中
    第2章 完成初剪
    2.1 初剪
    2.2 剪辑师与导演一同工作
    第3章 掌握剪辑魔法
    第4章 创造看不见的剪辑
    4.1 不着痕迹的剪辑
    4.2 解决问题
    第5章 时间欺骗
    5.1 压缩时间
    观众感到无聊时
    观众急于要发现什么时
    观众知道会发生什么时
    5.2 延展时间
    观众想“榨取”悬念时
    观众需要更多的信息时
    第6章 动作欺骗
    6.1 站起
    6.2 坐下
    6.3 入画和出画
    第7章 认识眼睛
    7.1 如何集中视觉注意力
    7.2 如何利用眨眼
    7.3 眼睛如何回应运动
    第8章 认识摄影机
    8.1 涵盖场景
    8.2 了解“轴线”
    8.3 摄影机角度
    8.4 摄影机镜头
    广角镜头
    长焦镜头
    8.5 摄影机运动
    8.6 光学效果
    第9章 声音和音乐
    9.1 声音
    对白
    交叠对白
    9.2 音乐
    第10章 效果整合
    10.1 修订会议
    10.2 试映
    第11章 剪辑师与导演的“婚姻”
    第12章 制定规则和突破规则的历史
    12.1 20世纪初:D.W.格里菲斯
    12.2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
    俄罗斯
    早期的声音剪辑
    12.3 20世纪40年代
    黑色电影
    12.4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
    电视
    宽银幕
    打破规则的欧洲
    12.5 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美国的黄金时代
    12.6 20世纪80年代和MTV的时代
    12.7 20世纪90年代至今:计算机时代
    第13章 场景分析与剪切点
    13.1 以对白驱动的影片:《十二怒汉》
    剪切点图解 :《十二怒汉》
    13.2 喜剧片:《毕业生》
    语言和肢体喜剧
    角色和情境
    主观和客观视点
    剪切点图解:《毕业生》
    13.3 惊悚悬疑片:《后窗》
    希区柯克:悬疑和剪辑的大师 120
    剪切点图解:《后窗》
    13.4 推理片:《唐人街》
    剪切点图解:《唐人街》
    13.5 动作片:《虎豹小霸王》和《 法国贩毒网》
    追逐场景
    战斗场景
    打斗场景
    13.6 情色片:《体热》
    剪切点图解:《体热》
    13.7 音乐歌舞片:《一夜狂欢》
    剪切点图解:《一夜狂欢》
    13.8 蒙太奇:《虎豹小霸王》
    剪切点图解:《虎豹小霸王》
    剪切点图解:《大寒》
    第14章 制造魔法 剪切点(截图)联系表
    重要词汇
    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
    出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