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观察实物。这种观察一般是在学前儿童的活动室内进行,观察的对象是个别实物或其模型、玩具、图片等。其中,应以直接观察实物为主,非实物观察对象的选择,特征要明显、美观。在观察前,教师应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启发幼儿观察的兴趣。观察开始的方式,要以能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为目的。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保持幼儿的观察兴趣。用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反复谈论和描述观察的对象。
教师要提的问题,在观察开始时,可以全部提出来,使幼儿的观察更有目的性。如中、大班在观察冬装时,教师开始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大街上的人们都穿上了什么样的衣服?你们穿的都是什么衣服?”接下来向幼儿出示观察对象——洋娃娃玩具等,并留给他们自由观察和相互提问的时间。需要交给幼儿的新词,则应在观察和谈论观察对象的过程中,自然地教给幼儿,教师要以自己准确的用词起示范作用。
在观察近似物体时,可以采用比较法,让幼儿掌握异同点,使观察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在运用比较法时,小班适宜比较差别大的物体,如小轿车和大卡车比较;中班可在认识新物体或现象时,同已认识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如组织幼儿认识无轨电车时,可与已认识的公交车进行比较;大班则应选择差别较小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如搪瓷制品和塑料制品的比较,有时还可选择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三类物品比较。这种比较对提高幼儿思维水平,促进幼儿掌握说明事物不同特性的词(如比较粗糙的、比较光滑的、比较高的、比较矮的……),是十分有益的。
二是外出参观。带领幼儿到园内外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去参观。为幼儿选择的参观地点应是幼儿能理解又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地方,如公园、博物馆、展览馆、少年宫、图书馆、邮局、小学、商店、街道及交通工具、**建筑物等。在农村附近,可选择粮食作物、菜地、养猪(牛)场、果园、温室等进行参观。参观出发前,应对幼儿进行一次简短的谈话,告诉他们要去看什么,应该怎么看,以及参观时要遵守的规则。谈话要富于启发性,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用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明确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不要让与观察内容无关的事情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观察时,教师要善于提问,要注意培养每个幼儿大胆表达、正确表达的能力。
参观回来后,还应组织幼儿谈话,练习运用学到的新词。当幼儿还不能把新词运用到口语中,或者运用得不恰当时,教师要通过示范或提示来启发幼儿运用新词,或纠正不正确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