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早的兵学专著,以深邃辩证的军事思想、博大缜密的理论体系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兵书”。早在唐代,《孙子兵法》便传入日本,后相继传入朝鲜、越南等国,并出现了不少注疏之作。1772年,法文版《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开始了《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传播。时至**,《孙子兵法》一书已以近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忠民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或稍早,春秋末期**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孙武的祖先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时,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国有功,被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青年时期,孙武因齐国**内乱而离开齐国,来到新兴的吴国,并结识了军事家伍子胥。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下,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并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此后,孙武辅助吴王阖闾经国整军,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听信奸臣挑拨。孙武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臻完善。
《孙子兵法》十三篇依次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言简意赅,归纳战争的原理原则,军事理论系统。其中各篇均有主题思想,但又构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对战前准备、策略运用、作战部署、敌情判断等,都有详细说明,周密完善。
在理论特征上,《孙子兵法》强调将帅的作用,倡导进攻的方式,具有辩证思维的特色,注重谋略的运用。在世界军事学史上,《孙子兵法》是传统兵学的代表。中国历代战争,都以它为指导,孙子主张的智、信、仁、勇、严,成为两千五百年来中国军人的“武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兵无常势”、“兵以诈立”、“上兵伐谋”等军事原则,至今仍为治军戒律,《孙子兵法》历来被誉为“兵学鼻祖”。
《孙子兵法》在作战方法上提出速决、先胜、权变、地利等。孙武强调“兵贵胜,不贵久”,军队作战,不能旷日持久,必须力求速战速决。这一观点就当时客观条件而言,是符合作战要求的。先胜指先造成胜利的条件,然后才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