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版刻《渔歌图》
江南私人园林艺术的兴盛与明清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富裕带来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个人意志的拓展与**政权的专制相互冲突,*终导致了独善其身的息政退思。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退思园、艺圃等,扬州个园、寄啸山庄、片石山房等,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杭州西湖周围的郭庄等私家园林的出现,几乎都和这种生存的现实有关。
江南园林融汇了住宅和娱乐的许多功能,寄寓着造园者的人文理想和生活意识,也表达了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从而使古典园林成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高体现。老子《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以及后来又融进了禅释的“芥子纳须弥”的思想,园林的存在成为“人即宇宙,宇宙即人”的意境写照。
《论语》中“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固有的山水情怀,在园林中得以实现。以园林安家,居、游、观、思,也是个人精神的一种反思和激励。陶渊明诗“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仅仅是对**制度的某种期望,也包含了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尴尬和无奈。
……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