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类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界,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纵观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变化大体上呈现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虽然并不存在截然的“断裂”,但毕竟由于每一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的隔离状况并不完全一样,园林作为这种隔离的补偿而创设的“第二自然”,它们的内容、性质和范围当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关于园林的定义、界说,亦应结合不同的阶段来分别阐释,并以它所从属的那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作为评价的基点。这样就可避免以今人而求全于古人,或者以古代而拘泥于现代之弊。
**阶段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人对外部自然界的主动作用极其有限,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由于完全不了解它因而满怀恐惧、畏敬的心情,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产力十分低下,生计非常艰辛,经常遇到寒冷、饥饿、猛兽侵袭、疾病死亡等种种困难。为了渡过这些困难,人们逐渐成群地生活在一起。聚群而居形成原始的聚落,但并没有隔绝于自然环境。人,作为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而纳入它的良性循环之中。换言之,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产生园林。直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