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部“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是一部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皋牢百代,卢牟六合,贯穴古今,笼罩中外,密切联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实际,广泛吸收新闻传播学的*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揽,取精用宏,供新世纪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
20世纪初以来的100年,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这1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报纸、期刊、通讯社之后,广播、电视、网络和多种新媒体相继问世,新闻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新闻传播的手段日趋现代化,“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新闻传播事业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则变得越来越大。
这100年,也是中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其中*近的30年,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发展得尤为迅猛。据上个世纪末的统计数字,截至上个世纪的*后一年,即1999年,全国已有公开发行的报纸2100种,通讯社2家,广播电台1200座,有线和无线电视台3000多座。
后记
《新闻编辑学》第二版在2006年**版的基础上做了补充和修订。这两个版本分别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和“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同时,它们也是作者主持的“全国精品课”(新闻编辑)的配套教材。
新闻编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新闻专业课程,经过我国几代学者的努力,这一学科已先后出版了多部教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我个人长达20多年的新闻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独立或参与编写的新闻编辑学教材就有4部,*早是199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新闻编辑学》,其后是应新华出版社之约编写的通俗教材《漫谈新闻编辑》,再就是上个世纪末参与了郑兴东教授主持的《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和全国自学考试统一教材《报纸编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承担其中部分章节的编撰任务。这本教材的编写借鉴了大量已有的成果,包括我自己的和其他专家学者的教材与专著。在此,我尤其要向我的两位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兴东教授和复日大学新闻学院叶春华教授表示敬意和感谢,他们是我国老一辈**的新闻编辑学专家,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学科领域中获得的成果为今天我们建设精品课程、出版**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研制成功晶体管,在收音机生产中取代了电子管,从此体积小、价格低、携带方便的晶体管收音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无线电广播进入了普及阶段。以电波传播信号的广播与报纸相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而且口语传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力强,听众接受信息不受文化水平限制,比阅读报纸更加方便简单、经济实惠。然而,广播的优势在传播新闻方面*初并没有发挥得很好,因为早期的广播电台不具备自采力量,新闻主要靠报纸提供,时效性弱于报纸。在美国,早在30年代广播的影响就日渐扩大,夺走了原属于报纸的大量广告客户,对报纸形成威胁。出于反击,报纸联合通讯社纷纷停止对广播电台出售新闻。在这种压力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才率先建立了自己的新闻采集机构,在美国各主要城市和伦敦都设立了办事处。全国广播公司也建立了类似的新闻社。广播在新闻采编方面的独立运行,使这一新兴媒介突破了报纸的压制,充分显示出固有的优势,也使新闻编辑这一特殊的职业在广播电台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广播新闻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广播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中国广播新闻在报道量、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方面都有较大发展。1950年4月**台的新闻节目从每天4次增加到每天7次,《首都报纸摘要》和国际新闻节目在这一年诞生。第二年又推出晚间节目《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1954年5月30日,**台开始分为两套节目,新闻节目增加到每天11次。到1956年,**台的新闻节目进一步增加到每天22次。这22次新闻节目,除了全国一起转播的《首都报纸摘要》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还有全天分布较为均匀的10次新闻节目,每次15分钟,另外还有一些专门性新闻节目,如《国际新闻》、《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文教新闻》等,时间长度从5分钟到30分钟不等。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台记者奔赴朝鲜前线进行战地采访,我国广播新闻发展史上**次出现了录音报道。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新闻广播内容大量重复,稿件冗长,新闻节目中播出的条数锐减,广播新闻报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被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