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原
抗原(antigen,Ag)通常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诱导其活化产生免疫应答,即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上述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抗原一般具备两种特性:④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系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②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系指抗原能与���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能力。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如病原微生物和动物血清等;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如某些多糖和**等简单小分子物质。半抗原单独作用无免疫原性,当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此种半抗原一载体复合物不仅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半抗原特异性抗体,也能刺激机体产生载体蛋白特异性抗体。
**节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一、抗原的异物性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是非己大分子有机物质,即抗原具有异物性。一般情况下,抗原性异物免疫原性的强弱与宿主亲缘关系的远近有关,二者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强),抗原对机体的免疫原性就越强;二者亲缘关系越近(异物性弱),抗原对机体的免疫原性就越弱,如鸡卵蛋白对哺乳动物是强抗原,对鸭则是弱抗原。免疫学中的“非己抗原性异物”不仅包括来自体外的非己抗原物质,如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和同种异体移植物;还包括某些结构改变的自身物质和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未成熟T、B淋巴细胞)接触或充分接触的正常自身物质,如眼晶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精子等。在外伤或感染情况下,当上述正常自身物质释放后,即可被自身免疫系统视为“非己抗原性异物”而对其产生免疫应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