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钱就赚,大小都是利
5.善于以小搏大
我就是从小做生意勤勤恳恳,才奠定了现在的基础。我常对员工们说:想从事发明必须先从身边的小发明入手,想做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松下幸之助(日本松下电气创始人、总裁)
“以小搏大”是成功者常用的一种手段。其原因是有些人一心想发财,但却不屑于赚小钱,只想赚大钱,结果大钱小钱都没有赚到。纵观许多富人的成功之路,他们无不是从小事做起,从小买卖做起,从小钱赚起的。
温州人赚钱,习惯于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
只有扎扎实实地从小事情做起,才能希望有朝一日干大事业,如果凭投机而暴富,那么来得快,去得也快。钱赚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
温州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打火机产业,就是由拆装仿制、零敲碎打起步的,可是小打小闹却成了气候。“打火机**”周大虎,当初还是一个辞职下海的邮局小职员,就是用一个小小的“虎”牌打火机垒起了自己的财富大厦。“虎”牌打火机独步神州,“虎”视全球,连韩、日等国在许多方面也只能望其项背。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之下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赚小钱既然没问题,那么赚大钱就不会太难;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
此外,先做小事,先赚小钱还可培养自己踏实的做事态度和**观念,这对日后做大事,赚大钱以及一生都有莫大的助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的眼光往往集中在前景好、规模效益大的项目上,对一些小项目则不感兴趣,这就给了中小企业绝好的机会。你只要多加留意并加以利用,就有可能从此站稳脚跟,越做越大。
财智点滴
在经商营利中,从一点一滴做起,才有可能汇成财富的汪洋大海。在激烈的竞争中,经营者千万不要看不起小生意。生意场上的事,看大未必大,似小也未必小,要善于积少成多,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才能做出成就来。
6.不放过每一个赚钱机会
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塔木德》箴言
金融家摩根总是琢磨怎么赚钱的方法,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的时候,就到小报摊上买一份载有股市收盘的当地晚报回家阅读,他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时候,我却喜欢研究怎么赚钱。”
温州人也有着类似的强烈的赚钱欲望和创业意识。温州商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深藏在心底的强烈创业致富欲望充分释放出来了,并成功地运用在市场经济当中。
康奈集团公司董事长郑秀康为了创业,曾把别人的“棺材钱”借来办厂。20世纪80年代初,郑秀康决定下海办皮鞋厂。为了筹集资金,他卖掉了手表、自行车,连妻子结婚时的嫁妆羊毛裤料都卖了,但还是不够。怎么办?他得知一位邻居老人手中有500块钱,但那是老人的“棺材钱”,为了创业,郑秀康厚着脸皮向老人借那500块钱。老人知道他是个讲诚信的人,也是个会做事的人,便把钱借给了他。凭借这种创业精神,郑秀康将一家小小的皮鞋厂发展成为中国国内鞋业龙头企业。
温州人哪里有钱赚便往哪里闯,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绝不是迫于生计或为挣钱娶妻生子,而是创业。据说有一个家族得知新疆石油生意好做,于是合计一番,全家人便一致达成共识,决定抓住这一商机。他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出了嫁的女儿也来入伙,*后年仅19岁的小女儿主动请缨并得到准许,怀揣巨款,万里独行奔赴西陲。
当然家庭也为年轻的女儿担心。但在他们看来,性别并不具有更多的意义,**问题也不因性别有所差异;在经济方面,男人和女人所承担的责任也没有硬性的区别。一切都看实际需要,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说,生意场上的温州人,并不存在男人和女人的性别问题,只存在商人和非商人的商智问题。
林影是山西财经大学的在校生,正在读金融专业,却在财大附近开了一家“女主角时装屋”。服装店从租房、装修,到进货、雇人全由她自己做主和联系。为了不影响学业,她雇了一名在校女生帮助自己,两个人轮班,受雇人每卖一件服装便能获得相应的提成,生意做得像模像样。
大学生当老板在北京中关村也许不算稀奇,而在商业意识稍显滞后的山西太原可就不同了。人们一打听,方知店老板是一名温州女孩。林影的父母是做了十几年电器生意的温州商人,她在商品意识浓郁的家庭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报考山西财大,是因为她觉得山西的商业机会多于温州。她还打算毕业后留在山西,把生意做大。
不仅边陲之地的新疆新发现了油矿,温州人会不远万里跑去看看;就是千里之外的上海有酒店要转让,温州人也会疾马而至去瞅一瞅。促使他们去的原因很简单: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机会。即使闲暇逛街,温州人也会让自己的肢体随“勤”而动。
财智点滴
温州人创业不受地域限制。自古以来,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他们外出,绝无漂泊的感觉。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遍布中国以至全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推销变为坐商经营,由游击方式转向坐镇赚钱,形成了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开拓市场的局面。
7.在“小题"上做大文章
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李兆基(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
温州人做生意,从小做起,他们的商品没有一种是以大取胜的。他们往往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拉链赚钱,一个小小的眼镜架赚钱,一个小小的纽扣赚钱。可就是这“小”生意使他们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温州的企业没有宁波、杭州那样大的集团,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温州的商品很少是以大取胜的。温州的小生意,说它“小”,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强调温州的一切是从“零”起步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是高度的“专业化协作”,仅仅是打火机的制造就有20多道工序,小产品的制作里隐藏着大合作。
章华妹原本经营小百货,领到营业执照后便将经营范围缩小到只做纽扣生意。后来,她又缩小到只做时装纽扣生意,然后是只做男装纽扣生意,*后是只做男式西装纽扣生意。这种一门心思往小里钻的经营之道,给章华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追寻章华妹的致富道路,我们可以看到:高度专业化是温州“小”商品的一条稳妥出路。专业化不仅提高了企业参与竞争的优势,把大部分竞争对手挡在门槛外,而且还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有关部门统计得出,普通产品的生产者,如果其利润是15%,那么,一个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它的边际利润通常可以达到60%~70%。
温州的“小”对于温州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起步阶段,温州对自己“小”的定位起着自我保护的作用。因为自身的规模小,所以很容易让人忽视这种竞争对象,所以,在起步阶段能够躲避大企业的“扼杀”。等到规模稍微大一点,翅膀就开始变硬了,这时候,应付各种阻挠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财智点滴
温州人精于在“小题”上做大文章。生活中的“小题”几乎到处都有,市场缺口是永远存在的。精明的温州人总是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小题”。然后将其做大。在温州人的眼里,“小”是一种成功意义的大,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大”市场,挣了“大”钱。
8.足迹遍布天南地北
把过去忘个干净,大步迈向未来,这才是我的人生观。企业和人一样,不能向前的时候,就象征着一切都结束了。
——丰田英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
在国内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散布着100多万温州人,这还不包括海外的温州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温州人几乎都在十万人左右,有的还超过十万人。温州人遍布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根下,黄浦江边,长白山麓,青藏高原,天山南北……
他们既有朴实淳厚的一面,又有敢于冒险不怕风险的一面。他们兼备北方人的豪迈和南方人的纤细。自古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外出绝无漂泊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为的是出人头地,赚钱养家。
温州人多地少,要创业,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温州商人在全国各地散布*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初他们以原始的手工技艺为主要的生存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
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更是遍布中国乃至全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推销变为坐商经营,由游击方式转向坐镇赚钱。温州人用事实证明着他们比犹太人更能闯荡。
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散兵游勇们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遐迩闻名的“浙江村”,虽然名为“浙江村”,但基本上是以温州人为主体,他们散布在火车站、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呈星状围着整个北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