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世界上没有纯玫瑰色的天空。当然,如果有时出现了阴天,那也决不是令人感到沮丧和绝望的颜色。
人生在世的每一个瞬间,也往往会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命运有时会把一种机遇默默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人生需要抓住机遇这个道理,却只有少数人知道,而如何去抓住机遇,却永远是一个“秘密”。
且看你对待命运的姿态吧。是积极向前,还是消极等待?是主动争取,还是被动接受?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请相信这样一个真理:生活中的一切结果,皆源于你自己,而非他人;也许,在你的毫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就潜藏和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因果关系。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胶东半岛的乡间度过的。在那里,我念完了小学,念完了初中,接着又上了高中。但那是贫困和寂寞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到我家乡的土地上,农村的日子还非常难过。不久,因为生活拮据,家里无法供我继续念书了。在我读完了高中一年级之后,我面临着要辍学的实际困难。这是故乡留给我少年时代的*冷酷的记忆之一。
但我不服气。我决心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一闯,到外面去寻找我的前程。那一年我15岁。我已经读过高尔基的自传《童年》、《在人问》和《我的大学》,还读过一本不太完整的艾芜的小说《南行记》。我记住了书里面的这些话:
“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觉得自己越发坚强。……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还有,“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
我已经做好了精神准备,哪怕去过一种高尔基和艾芜式的流浪生活,也总比辍学在家,死守着那个贫穷的村庄要好。
我这样想着,也就这样做了。1977年秋冬之交,秋庄稼刚刚收拾完的时候,冒着那年冬天的**场大雪,我在一个早晨,只身离开了那落雪无声的胶州湾,离开了沉睡在冬天阴沉的天空下的,那个小小的村庄。我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我的记忆比铁轨还要长。
我怨过故乡,恨过故乡,但*终还是深深地怀念着故乡。毕竟,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她贫瘠的怀抱里度过的。她是我们一代乡村孩子的辛苦的母亲。在那个*冷酷的年代里,却埋藏着我们的*好的年华。
我常常在心里追忆那往昔的时光。1992年,我在江南岸边一栋小屋里,写完了一本书——《青梅竹马时节》。写的就是我在胶东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我想用这种方式,来了结我和故乡、我和童年的恩恩怨怨,以后再也不去想它了。就算我少小离家,已经变成了异乡人,让故乡的人们把我彻底地遗忘了吧。我知道,我还有自己的明天。我要迎接的我自己的新的明天。
我在《青梅竹马时节》的*后一章的结尾写道:
“离开家的时候,胶东半岛正是冬意料峭,雪花飞飘,满目苍凉。而当大上海从我的目光里消失后,轮船载着我进入了辽阔的长江航道之时,俯在船舷上,我看见长江两岸的树木和堤坝都是绿茵茵的,仿佛春天已经来到……
“渐渐地,遥遥的江南岸近了。滔滔大江从我身边流过,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从此也永远地结束了。”
这就是说,离开了故乡,我就不再是一个孩子了。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我渴望能够开始一种自食其力的、自立于人世间的生活。
然而,命运没有朝着我预想的方向运转。出我意料的是,到了江南,我竞又有了一年时间的读书机会。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一年时间的读书机会,彻底地改变了和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的道路。我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并且如愿考进了大学。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也由此得到了改变,我的文学梦想和人生理想从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开端。
那年的高考作文,是把散文家何为先生的一篇散文《第二次考试》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陈伊玲的故事》。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爱好声乐、心地美好、在挫折和厄运面前不言失败的女青年。在**次去参加声乐比赛前夕,因为奋不顾身地投入了一场突发的救灾活动,为帮助他人而劳累失音,当然也失去了被录取的资格。幸运的是,她碰上了一位慧眼识珠的音乐教授,她的命运才发生了喜剧性的转折……
今天想来,仿佛有某种因果联系,高考作文中的主人公,也在为我,以及当时像我一样贫困的乡村少年,讲述了一个真理:不要轻言失败,更不轻易弃权。——面对未曾实现的人生理想,无论如何,无论是谁,都没有弃权的权力。
面对**次,也不妨调整一下方向,再多尝试一次。也许,再试一次,新的转机就会出现,有一条崭新的“命运交叉的小径”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我现在要写的一段经历,就可以从这里开始了……
文科班上的插班生
“同学们,这是从外地转来我们文科班的一位新同学,名叫徐延泽,大家鼓掌欢迎他!”
当班主任白老师把我带进文科班的教室,介绍给全班同学时,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觉得有点难为情。毕竟是一班陌生的新同学,而且与这些生活在县城里的学生比起来,我显然一下子就感到了,自己的穿着非常土气,仿佛是一只丑小鸭。我不敢抬头仔细看大家。我想我的脸颊一定羞得通红。
同时我也敏感地听出来了,这阵掌声里还夹着有人拍打桌子的声音。
“李瓜,余开林,又是你们两个!你们严肃点儿!这位新同学是从遥远的山东转学来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位三好学生,还是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热情地对待他。”白老师的话肯定是对刚才拍打课桌的同学说的。他的话一说完,我听见下面顿时一阵呀呀的议论声。
“哇,是位三好生!真不简单!”
“真看不出,还是个团员呢!怎么没佩戴团徽呀?”
“哎,看他的头发,像不像你的乡下表弟?”
“去你的!像你家表弟。嘿嘿……”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声音乱纷纷的。我虽然听不懂其中的一些方言,但大部分话还是听得懂的,尤其是那些明显带有嘲笑和挖苦意味的议论,我敏感地听出来了。
“好了,大家安静点儿。徐延泽同学刚来湖北,对湖北方言还不太熟悉,所以要为他安排一位会说普通话的同桌,平常好给他当当‘翻译’,帮他一阵子……”
“老师,我的普通话说得好,我来给这位侉子当翻译官!”坐在后排的一个头发留得长长的男生,高举着双手嚷道。
“算了吧李瓜!就你那也叫普通话?‘那’‘拉’不分,我还怕你教坏了人家呢!热情可嘉,不过你少捣乱一点就够了。翻译的事就不劳你大驾了。”白老师显然是一位很幽默、很开明的老师。他的这番话说得全班哄堂大笑。
原来这位同学就是李瓜!怎么叫了一种蔬菜的名字呢?看来这是一位喜欢起哄和玩闹的调皮鬼了。听白老师一顿“幽默”,这位李瓜赶紧收敛了那恶作剧的笑容,吐了下舌头,蔫了回去。
“李涛,叶小羽,我看就由你们两个来帮助他吧。”白老师把我领到李涛的旁边,说,“这位是李涛同学,副班长,以后你就和李涛同桌。”把我交给李涛后,白老师走出教室。我满怀感谢地向李涛同学点了点头:“以后请您多多帮助。”
“不客气,互相帮助吧。”李涛大方地让我坐在他旁边。他长得很白,很英俊,头发有点卷曲,还戴着一副很好看的眼镜。
“你好,新同学,我叫叶小羽,叶子的叶,羽毛的羽。以后有什么不懂的,请尽管问吧。”我刚坐下,旁边课桌上的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含笑站起来,向我伸出了手。
我有点受宠若惊似地赶紧站起来,双手握着她的手:“谢谢你,靠你们多多帮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变得慌里慌张的,额头上也汗珠涔涔的了,样子十分紧张。——后来叶小羽告诉过我,那一瞬间,她觉得我真是一个十足的乡村少年,纯朴、笨拙得令人怜惜!
“她是我们班的文娱委员,全校的文艺明星!”李涛小声地向我介绍这位叶小羽。
“还是全校四大‘校花’之一!”坐在我身后的又一个女生接着李涛的话介绍说。
叶小羽一转身:“阿美,别胡说。要不要我来介绍一下你呀?”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乔亚美,叫我阿美好了,同学们都这么叫。”说着,乔亚美也大大方方地向我伸过手来。
“嗨,嗨,补充一句,乔亚美,未来的电影明星,现在的第五朵。校花,,又称‘候补校花’是也……”这时候,坐在那位李瓜旁边的一个男生嬉皮笑脸地说道。同学们一阵大笑。
“去你的,余开林,你不说话,没人会把你当哑巴。你一开口,就只能给咱们班掉底子。这位新同学,你看这个人的模样,长得像不像达尔文的研究对象?”乔亚美笑着把这位余开林压了回去。又是一阵笑声。
我转身一看这位余开林,形象的确不怎么样,那脸颊长得像一张马脸且不说,鼻子好像也太平塌了点儿。我友好地朝他点了点头,他也挤眉弄眼地向我做了个“鬼脸”。他和那位李瓜,可真是相般配的一对儿。
就这样,我在一阵阵哄笑声中,成了Y县一中高二(11)班,即这个被称作“文科班”的一名插班生了。
我像一只从陌生的沙洲上飞来的丑小鸭,栖落到了一群在我看来都如天鹅般的新同学中间。又如一滴小小的水珠,汇进了一个小小的,倒也非常亲切和温暖的湖泊里。我知道,不管我是习惯还是不习惯,我的一段新的学习生活又要开始了。
坐在哄笑不止、热热闹闹的教室里,我一下子想起了爷爷生前对我讲过的一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是的,我应该诚实地、虚心地、尽快地去结识这一个个新同学,用实际行动与坦诚的心,去赢得他们的友谊,去获得他们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