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先秦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其教育活动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远祖为殷王室的后裔,宋国的**。由于宋国**内部的倾轧,他的前六代先祖木金父逃奔到鲁国,定居于陬邑,卿位始失,家道一落千丈。孔子的父亲孔纥,名纥,字叔梁,是鲁国的下等武士,相传他“有力如虎”。孔子3岁时,孔纥去世,从此家境更加衰落。
孔子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15岁“志于学”,读《诗》、《书》,学《礼》、《乐》,从不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经过刻苦学习,他在20岁左右成为鲁国有名的学者。为了谋生,年轻时他也做过鲁国大夫季氏的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牛羊的“乘田”,表现出他从事实际工作的才能。由此他有些自许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从30岁开始奠定了一生为人处世、施教、为政的基础。他顺应当时“文化下移”的趋势,收徒讲学,成为中国历史上*早的以教书育人为专业的教师。孔子所办的私学,是春秋时期规模*大、时间*长、组织*完备的私学。他在这个阵地上不仅培养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即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在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