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的经历——为老师的课本序
老师赫舒拉发(Jack Hirshleifer)的课本——《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的中译本终于出版了,是英文原著的第7版,老师谢世前一年(2004年)定了稿,由我选两位懂经济的翻译,搞了几年,工程可真不小。这本教科书的英文本初版于1976年,逾三十年冠于美国的同级课本的市场。第5版加进了AGlazer(也是经济学教授)为合著者;第6版由赫师的儿子DHirshleifer(是金融学教授)合著;今天的第7版是三者合著了。美国的经济学传统,是得享大名的课本到后来都加上合著者的安排,希望可以不断地传诸后世。从风格、内容、处理手法这几方面看,第7版还是第1版的面目,但题材增加了不少,书是厚了的。
1976年初版之前,赫师寄文稿给我,让我提供意见。我一看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赚教科书的钱,需要的苦心经营吓倒了我。1963年左右,赫师开始详尽地写下他的讲义笔记。这些讲义整理得非常用心,逐个学期加上去,打字、手写密密麻麻,例子个案有程有序,脚注、**等皆作了记号。后来赫师把厚厚的讲义一分为二,比较深而专的关于投资理论那部分先出了一本书,那是在1970年。六年后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是另一本较厚的,远为全面,调校浅了。
我是1961年的秋季进入洛杉矶加大的经济研究院的。当时每年两个学期,**价格理论分两科,两个学期,是规定要修的。前者教资源使用,后者教收入分配。赫师当时成了名的投资理论属后者。他出自哈佛,在芝大教过,转到加大时已经是名头不小的价格理论人物了。他把费雪(Irving Fisher)的利息理论发扬光大,后来被认为是今天金融学说的开山鼻祖。我对费雪理论的掌握,全部来自赫师的阐释。
必须修的两科**价格理论,我的老师是Robert Baldwin。此师也出自哈佛,教得非常清楚。读物作者主要是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鲁宾逊夫人(MrsJoan Robinson)、希克斯(John Hicks)、森穆逊(Paul Samuelson)、史德拉(George Stigler)等人。修过的科目不能再修学分,只能旁听。1962年的秋季我开始旁听赫师的价格理论。一连听了六个学期(即三年)。1963年的秋季加进旁听艾智仁(Armen Alchian)的价格理论,也是听了六个学期。赫师的主要读物出自费雪与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艾师之课是没有读物的!他的“贵客自理”的要求,是我决定住进图书馆的一个原因。我的博士论文是在赫师与艾师的指导下写成的。
有两件琐事很重要,这里要对同学们说一下。**件事是1965年的秋天,我走进赫师的办公室,他说:“史提芬,有一件事我要问你很久了。你的成绩那么好,博士试早就考过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旁听我的课呢?不要误会,我喜欢你坐在那里,但坐了那么久,难道我的经济学你还没有学全吗?”我回应:“你的经济学我早就从你的论著中学得通透,继续旁听你的课是要学习你的思考方法。”他听得高兴。今天我要对同学们说,读赫师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要跟着书中的思路去想。
第二件事是1975年,赫师到我任职的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话,过后几位同事对我说:“大家都知道你是赫舒拉发的学生,他喜欢用数,你不用,其他风格也毫无相似之处,所以大家也认为你不可能是赫舒拉发的学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可以想象吗?跟足赫师五年,竟然毫无相似之处,怎么可能呢?我当时打趣地回应:“我是他历来*好的学生,所以不同!”是说笑,虽然老生常谈:赫师喜欢对人说我是他教过的*好的学生,而有一次他发了神经,在**信中把我与费雪相比。但上帝知道,伟大的可不是我,而是赫师。一位老师能教出一个毫无相似之处的学生,古往今来很少见。炎黄子孙学书法、学国画,其风格不是永远与老师相近吗?西方的文化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但弗里德曼、贝加等教出来的学生,明显的有老师的痕迹。张五常与赫舒拉发的风格毫无相近之处,主要是赫师用的是放开的教法。他没有成见,永远鼓励,站在旁边让我走自己的路,见路向不对才提点一下。
同学们今天读赫师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不要相信书中说的任何话。赫师当年没有这样要求过。他只是要求同学考虑,要求同学衡量。他永远是说,这里有一个观点,逻辑推理是如此这般,支持的假设例子是这样,实例是那样,反证的例子同学可以想到吗?在课堂上他喜欢提问:“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你们怎样看?”问题提出后,他游目四顾地等回应。见不到回应,会问我:“史提芬,你有意见吗?”答得对他鼓励,答得新奇他赞赏,认为答错了他要你多想一下。永远不会像我那样,说:“蠢到死!”
有一次,赫师教投资风险,他问:“资料显示,结了婚的人较多购买人寿保险,那是为什么?”当时在座的同学不少是上上之选,知道结了婚的人责任增加,风险的代价上升了,所以偏于买保险。我见赫师问得那样傻,要跟他搞笑一下,说:“因为出售人寿保险的经纪不断地到婚姻注册处查询,知道你新婚就来麻烦你!”同学们大笑。赫师等笑声停下来,评曰:“你说得有理,保险经纪真的很麻烦。”同学们又再笑起来了。是这样的气氛教出了一个张五常。同学们今天读赫师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不要相信,要考虑,要衡量,而更重要的是要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其他同学或老师出气吧。
价格理论的正确意义是选择理论(theory of choice)。这是假设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是武断的假设,英语称postulate或axiom,任何科学的起点皆如是,意思是大家不要在这出发点争议,把理论的含意推了出来大家才不妨针锋相对。永远是个人的选择:经济学没有集体选择的理论。是自由选择吗?经济学不管**自由,也没有完全不自由。经济学的整个范畴,是以局限下的自由选择来解释人的行为,而所有经济现象皆受到这个范畴的约束。从那所谓自由社会到暴君专政,人的行为一律是局限下的选择结果。选择理论之所以被称为价格理论,因为局限是价。价的变动导致的行为变动要有理论的约束,这理论的**就是需求定律了。没有市场当然没有市价,但局限的转变还可以用代价的方法处理,需求定律还在。所以价格或选择理论适用于任何经济制度,只是离开了市场的分析,同学们可能要在博士之后才有机会自我发挥。
赫舒拉发的经济学问的**,是他永远从局限条件的指定起笔处理任何问题。他称为opportunity set(中译:“机会集”,有点怪)。这一词很可能是赫师发明的,今天流行,我在1962年就听到赫师用过多次。我称之为“局限条件”,简称“局限”,英语constraints是也。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来来去去都是局限的变化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思维与推理清晰。同学们不要多花时间去找书中的逻辑有没有错,而是要考虑每个局限变化的处理手法,衡量这些变化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提出问题,不断地到处跑,尝试找推翻《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的实例。我用的例子的方法,是从赫师的教诲学回来的。奇怪当年华大的同事看不出这个重要的秘密。
同一教科书,教师怎样评价与学生怎样吸收,了解作者的意图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希望这个简单的“序”说清楚了赫师当年教我,只着重引导与启发,从来没有要求过我同意他。我可以在上帝面前作证,赫舒拉发是个没有一丝成见的人。
张五常,2009年1月
**章 经济学的性质与范畴
**节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跟其他科学一样,它由解释(理论)与经验事实构成。其中,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真实世界,并对真实世界作出正确的推测;而经验事实则可能支持理论,也可能推翻理论。更具体地说,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们作出的决策如何相互影响。经济学研究诸如以下的问题:资本利得税减少会使股票市场上涨吗?提高关税会增加消费者的福利吗?加长刑期会减少犯罪吗?离婚变得容易会提高女性地位吗?高价(意味着销售量较低)战略会比低价战略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吗?
愤世嫉俗者可能不肯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他们会这样埋怨:“经济学家们总是意见相左,让人难以相信经济学已经获得了科学的真理。而且,如果经济学能科学地推测财经和商业事件,那为什么经济学家没有全都致富发达呢?”
人们很容易会夸大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争论可以成为新闻,意见一致却罕有报道。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都同意:价格管制会导致短缺,自由贸易能提高国际分工水平,滥印纸币会引发通胀。然而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意见对科学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在天文学上,哥白尼日心说挑战了占统治地位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在化学中,解释燃烧现象的燃素理论被拉瓦锡的氧化理论所取代;而在生物学上,创世论被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推翻。科学的特征并非普遍赞同,而是愿意用事实验证理论。所有经济学的重要议题(如税收如何影响工作积极性,工会能否提高工人的工资,更强有力的版权保护法能否促进创新)都要不断地接受事实的一再检验。经济学家依然还会意见相左,原因可能是问题太复杂,或者是调查事实的人技术不足,但任何有生命力的科学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