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乒乓外交”说起……
来源 价值中国网 肖乐义
当今世界,体育搭台,经济、政治外交唱戏的案例举不胜举。其中***、*为人津津乐道的案例之一是在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乒乓外交,这也是体育公共关系史*经典的案例之一。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在当时长期敌对的中美两国,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下,中美运动员庄则栋与科恩之间互赠礼物的友好举动,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世界媒体都抓住了这个敏感的话题。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时光飞逝,35年弹指一挥间。乒乓外交也成为通过民间交往推动官方外交的一个极好例子。从那时以来,中美关系经过35年的发展,共同利益不断增进,双边关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两个社会之间的关系,两国之间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建立了许多交往,可以说,中美两国之间的这种民间往来比中国与任何**的民间往来都多得多。
实际上,这种民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成为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龙骨,遇到风浪,它使这艘大船不至于摇晃得过于厉害;遇到困难,它能帮助两国政府克服困难,恢复发展势头。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重温“乒乓外交”,人们认识到,人民之间的友谊能够改变世界、创造历史。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将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这同时也将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盛会,必将续写中外友谊的新篇章。
体育公共关系的理论告诉我们:体育运动是无国界的,一个运动能促成国际间的友谊,甚至能改变历史。《体育公共关系概论》遵循借鉴与原创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与操作性的指导思想。全书运用公共关系理论,紧密结合体育领域中的公共关系实践,阐述了各类体育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运动会申办公共关系,体育赛事公共关系,社会体育公共关系,体育赞助公共关系,体育明星公共关系,体育国际公共关系,体育危机公共关系,体育公共关系礼仪等问题,值得我们从理论高度来认识,并重视发展体育公共关系。